![]() |

「六師弟」:
香港國際影視展助圓光影夢
近年本土電影抬頭,不少香港影片得到叫好叫座的回響;但新晉導演要籌資造夢其實不易,有「六師弟」稱號的林子聰,指他縱有名氣,仍要透過影視展尋找資金。
2014年10月30日
每年香港有近三百齣電影上映,其中總會有四、五十齣屬本地製作,若以人均電影產量計算,香港在亞洲排名第二。論規模,大型電影公司固然可以「揼本」製作,但獨立電影人又可以怎樣籌集資金?且來聽聽六師弟的「光影夢」。

「在香港,只要有資金就可以拍電影,與同業公平競爭。相比有些地方,投資者要經過審批才可以參與電影工作,香港的電影人可以說是幸福得多。」林子聰說。「林子聰」,一個讀者可能比較陌生的名字,但若提到「肥仔聰」、又或看到他的照片,不難認出,他就是電影《少林足球》中的「六師弟」。
話說「肥仔聰」在成為「六師弟」之前,原是一位電視台編劇;「踢」完《少林足球》之後,除了繼續參與香港和內地的電影演出,他也曾擔任過幾齣電影的導演,其中《得閒飲茶》更衝出了香港,獲提名競逐意大利烏甸尼斯遠東電影節。
「肥仔聰」說,雖然自己的演員身分,令他在大中華區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當他拿著自己「度橋」的電影計劃書去找製作資金時,仍不容易。「我們往往要逐家逐戶地叩門,向投資者推介劇本,但他們有不同的考慮,例如是市場或題材等等,我們花上不少時間去『賣橋』,但付出的和結果未必成正比。」
編劇‧演員‧導演 扣門籌資不易

直至前年,「肥仔聰」拿著《蝦子‧麵王》的電影製作計劃書,參加香港影視娛樂博覽項目之一、簡稱HAF的「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情況就大大不同。「所有參加投資會的電影同業,目標很明確,就是希望尋找資金和相關的合作伙伴。我在會場待了幾天,接觸到不少電影同業,本地的有、內地的有、甚至歐洲的電影人都有,這跟以前要主動去叩門,當然差得遠。」在接觸投資者的過程中,他指有數間公司對其電影計劃深感興趣,當中更包括外地片商,「肥仔聰」會繼續與他們商討他的拍攝大計和合作計劃。今年,「肥仔聰」帶著另一電影《鬥獸棋》的計劃書參展。
此外,他亦提到去年參加同樣由貿發局主辦的FILMART(香港國際影視展),以此為其電影作品首影場地,效果也不錯;所以今年亦會重來。
除「肥仔聰」外,以《逆光飛翔》一片成名的台灣導演張榮吉,其電影《私家偵探》亦是透過第二次參與影視娛樂博覽項目籌集製作資金。他指除了投資會幫助集資外,更有意外收穫,例如在當中的香港國際影視展,由於該展規模屬亞洲最大,有不少從事不同電影製作技術的公司,例如攝影器材供應商、或是後期製作的公司也有參展,「我們可以在會場內了解最新的電影技術,甚至可以優先試用最新的拍攝器材,這對於我們籌備拍攝很有幫助。」張榮吉說。
一年一會 香港影視娛樂博覽區內最大盛事
其實,這個區內最大型的一年一度盛事,有來自內地、台灣、印度、菲律賓、不丹甚至阿富汗等地的電影人遠道來港。此外,包括來自法國、印尼、日本、韓國、菲律賓、新加坡、台灣、泰國、越南,及英國、美國、新西蘭等地方,亦會組織具規模的參展團到此推廣當地的作品;當中不乏海外主要電影單位,包括法國的UNIFRANCE、lle de France;英國的UK Film Council;韓國的KOFIC和KOCCA;日本的UNIJAPAN和JETRO等等。至於新興巿場方面,除印度、俄羅斯及烏克蘭外,奧地利、克羅地亞和拉脫維亞更在今年一屆首度有公司參展。
另外,FILMART亦提供愈趨多元化的服務,例如「電視世界」、「動畫及數碼娛樂世界」和「影視器材及後期製作服務展館」等主題展區,以及超過260場試映會,以及60多場專業研討會和交流活動等,都能為業界提供一站式服務,滿足有關需要。

延伸閱讀:
- 金融及投資
- 電影及影音製作
- 香港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