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憑創新 港產品設計師助內企升級轉型
2014年7月16日
接過產品設計師黃國明(Ming)的卡片,不難意會到內地對香港產品設計師服務的渴求有多大,他的卡片印滿了他18年來的得意作品,除了早年為港商設計的電子遊戲、禮品、健康及通訊等產品之外,還有近年為不同內企設計的各種各樣產品,反映香港產品計設服務在內地如何吃香。
這主要原因,是近年內地OEM(代工生產)面對成本增加,升級轉型便是當中的大出路。產品設計公司mingz creations創辦人黃國明多年前便已瞄準這商機,一方面為內企提供創意設計,亦同時替他們兼顧成本及生產的可行性,得以成功獲得內地企業青睞,開拓中國市場。
![]() 產品設計公司mingz creations創辦人黃國明,多年前瞄準內地廠家商機,憑曾於工廠工作的背景,成功獲內企青睞。 |
| |
| |
| |
|
「早前我們才接到一間廣州企業的訂單,客戶表示急須轉型,有需要香港的產品設計服務。」 黃國明說,這間企業主要生產及出口商用燈飾,在三年前貿發局廣州舉辦的「轉型升級‧香港博覽」(SmartHK)中認識,從而建立合作關係。他說,「內地OEM廠升級轉型是大趨勢,它們均冀望與香港專業設計服務合作,攜手創造雙贏,因此為本港設計服務帶來不少機遇。」
升級轉型
黃國明早於80年代中,已投身設計行業,那時理工甚至還未升格大學,仍叫理工學院。他說,「我畢業不久即投身一間電子廠工作,從事產品開發,一做便接近十年,由產品設計師升到產品研發副總經理。人工不俗,不過原來自己對人事管理並不感興趣,當時遂遞交辭職信,嘗試自行創業。」
他笑言,當時不知道創業艱難:「我在荃灣租了一個 6,500元的辦公室,連管理雜費等每月總開支 9,000元,一開始便投放不少資金裝修辦公室、添置分體式冷氣機及昂貴桌椅等,甚至花逾2萬元購買最新型號的影印機,不少是『非必要』的物資,因此創業初期已足足花掉十多萬元。」
幸好,當時是1995年,金融風暴前的歐美市況尚算穩定,「初期接獲舊公司及老客戶轉介的生意,很快便回本,還可保持盈利。」事實上,黃國明在電子廠工作近十年期間,經常接觸外國買家,每年都會到歐、美、日等國家參觀展覽,除累積了不少產品市場經驗之外,同時亦掌握工廠運作流程、設計、成本控制、物料、生產等知識,為他帶來不少無形資產及優勢。
工廠實戰
他舉例,不少客戶跟設計師初次見面都會抱著一個疑問:「你們提供的設計方案,是否可以生產得到?」而有工廠實戰背景的他,自然可以輕易解答客戶這個疑問。就這樣,憑著以往的寶貴工作經驗,黃國明由原本專門設計電子遊戲產品,開始涉獵其他產品類別,如家居用品、健康及醫護用品、甚至廚具等,生意漸漸走上軌道。
隨著市場不斷發展,他亦開始留意內地商機。他說:「除每年定期出席一些大型展覽活動之外,2009年開始,我跟隨香港貿發局的考察團,走訪廣東省、福建省、四川省、浙江省等地,由深圳開始,走遍東莞、廣州、夏門、溫州、成都、紹興等十多個地方,認識了一些內地企業,亦贏得合作機會,開始拓展內地市場。」
每年香港貿發局於內地不同城市舉辦「轉型升級‧香港博覽」(SmartHK),以展覽、大型論壇、研討會、商貿配對及交流活動,顯示香港各項服務業優勢,讓內地企業進一步認識香港服務業對其「轉型升級」的實際幫助。
考察團及SmartHK
香港貿發局研究部於2013年廣州「轉型升級‧香港博覽」展會中進行問卷調查,希望瞭解廣東及其他省份的企業在轉型升級和「走出去」的大前題下,有何關注。結果發現,絕大部分受訪企業表示為了提升競爭力,均願未來3年內增加投資;而開發及推銷自有品牌,及提升產品設計及技術能力,是內地企業兩大投資方向。
他說,其中一間位於江門的內地公司,以出口傳統家居用品為主,產品包括衛浴及廚房用品,但隨著大圍環境愈趨嚴峻,察覺到必須走高增值路線:「我協助他們設計一個創新碗碟架,只需巧妙改動裝置,就可存放紅酒杯、馬克杯及其他碗碟;聽說該公司帶著這個新產品參加貿發局舉辦的香港家居用品展,吸引不少買家垂青之餘,設計更在近期入選『香港設計師協會環球設計大獎2013』得獎作品。」
黃國明不諱言,內企之所以不選用外國產品設計師反而鐘情香港設計師,主要是部份外國設計師過於注重產品造型設計,忽略了成本及生產可能性;反之,香港產品設計師則比較全面,而且「香港人能操兩文三語,與內地公司同聲同氣,溝通更加方便,可見香港設計服務仍有很多優勢。」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香港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