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港檢測和認證產業興起 電子業商機增
2014年6月4日
出口製品理應符合有關安全、健康、可靠性、環境等方面的規管要求,為免出口不合規格製品,產品付運前需要進行測試、檢驗或認證。不過,有否想過所得結果是否可靠?為讓業界對檢測和認證有更明確認識及如何藉此增強消費者信心,香港貿發局在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期間,邀請了香港認可處代表,講解了相關電子及電器產品的檢測和認證服務。
![]()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亞洲最大的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以及同期舉行的國際資訊科技博覽今日揭幕,吸引25個國家及地區超過3,300家公司參展,創歷年新高。根據資料,今年潮流聚焦在智能及綠色產品之上,特別是「可穿戴電子產品」(Wearable Electronics),市場需求愈來愈大。 |
| |
香港認可處認可主任梁志超表示,本港與電子及電器產品有關的測試(testing)範疇,主要包括產品安全、電磁兼容性(EMC)及產品性能表現的測試。電磁兼容性,他舉例說,「將手機放近電視旁可能影響電視接收;性能表現在港談論最多,例如LED燈泡的壽命不如廠家所說般耐用等。」
獨立測檢認證 助提消費者信心
認證(Certification)服務方面,梁志超指主要有系統認證、產品認證及溫室氣體審定和核查三方面。「系統認證如大家熟悉的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系統等;產品認證包括各類電子產品的安全認證;溫室氣體審定和核查主要審視生產過程中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如ISO14064所提及的相關要求等。」
梁志超表示,通過第三方測檢及認證,對廠商及服務商均有好處。「例如,由於消費者信心增加,可為業者締造更多商機;可減少退貨及由此造成的財務風險;更重要是可提升公司聲譽及形象,這有助公司業務推廣。」就買家及消費者而言,獨立測檢認證可證明產品安全及品質,以及減少測檢及監察次數。
但所謂的第三方是否勝任及合格?其測試、檢驗及認證結果,又是否可信?梁志超表示,「錯誤結果」會對社會及經濟造成影響,「舉例說,產品安全測試結果出錯,將對消費者生命安全構成威脅;EMC結果出錯將影響其他電器運作,例如醫療設備等;若能源量度結果出現偏差,將造成能源浪費。」最終,廠商不但要為不合格產品負起高昂回收成本,更會因失去消費者信心及忠誠,而導致公司進一步的財政損失。
官方認可機構 減錯誤認證
如何避免及控制「錯誤結果」出現?梁志超表示,用者沒有專業知識評估測檢機構的表現,這時唯有依賴官方認可機構(如香港認可處)發出的認可資格以之識別,認可機構增加了用者對檢測結果的信心,這也是「認可」(Accreditation)的價值。「香港認可處是創新科技署屬下工作組別,於1998年成立,是香港官方認可機構,提供獨立和公正的認可服務。」
梁志超指出,香港認可處是通過「香港實驗所認可計劃」、「香港認證機構認可計劃」,及「香港檢驗機構認可計劃」,向以上機構提供「認可」服務。有關計劃是按國際標準運作的,而參與則是自願性質。「香港認可處是國際實驗所認可合作組織(ILAC)及國際認可論壇(IAF)的互認協議簽署成員,互認協議夥伴(當中包括67個經濟體系共84個認可機構)均承認獲香港認可處認可機構所發出的認許測試報告及認可證書。」
提到使用獲認可的測試、認證及檢驗服務有何好處,梁志超表示,這可免卻重複測檢及認證,因而可節省成本及使跨境貿易更為方便暢順;而合符認可資格的檢測服務,亦給與客人信心;另外是將不合格產品引致的風險降至最低。
玩具、紡織及藥物業三大用家
他指出,測檢及認證產業在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藥物測試、建築物料測試及認證等;對外貿方面亦起著支援作用,例如為珠三角洲製造的消費產品進行測檢等。「目前,香港測檢產業相關企業約600家,就業人數逾一萬人,每年業務收入約百億港元;而測試服務當中,玩具及遊戲約佔24%,紡織及鞋類佔21%,藥物佔21%,電子產品佔13%。」數據顯示,各類服務當中,測試佔62%、檢驗佔15%,認證佔4%。
梁志超指出,香港在測檢產業有一定競爭優勢,例如香港是中國內地及世界市場間的貿易樞紐;擁有健全穩固的認可評審制度及國際聲譽;另外,香港服務既專業公正又能照顧到不同技術層面,加上靈活及彈性的服務,這都是香港的強項。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電子產品及電器
- 中國內地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