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認知度增 撥款升 醫療保健產品需求大
2014年5月14日
人口老化不僅是香港的社會現象,亦是全球趨勢,成為各地政府的重要議題。但同樣地,因富庶人口比例亦同樣上升,這個社群更關注個人健康,所以對醫療用品的需求隨而增加,為業界締造商機。上周完滿結幕的第5屆香港國際醫療器材及用品展,香港貿發局便舉辦了一場「醫療用品之市場發展和採購趨勢」研討會,當中兩位講者點出了醫療及保健行業的趨勢及商機。
曾任醫院管理局高級護士長的蕭智堅引述數據指,香港超過65歲的人口,佔總體比例將由2013至14年的14%,倍增至2041年的30%。此外,政府公共醫療的開支在過去5年的增幅達50%,由2011至12年的逾441億元,增至2014至15年財政預算提及的760億元。
全球人口老化 醫療服務需求趨升
為應對可預見的人口老化、對醫療服務需求上升的趨勢,現為香港醫療及保健器材行業協會執行理事的蕭智堅提到,政府已提出自願參與的醫療保障計劃,又提出於2014至15年度增加長者醫療券的金額,由原來的1000元倍增至2000元。另一方面,政府亦撥款550億元興建天水圍醫院及香港兒童醫院,並再發展廣華醫院、瑪麗醫院及葵涌醫院,並擴建基督教聯合醫院及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總部等。他認為,這將為業界帶來新商機。
「人口老化、健康意識的提高,實為全球趨勢,加上世界各地都出現新的病毒,例如四川日前就出現全球首宗人類感染H5N6禽流感死亡個案。」蕭智堅建議業界,必須掌握市場及產品的最新潮流,熟悉醫療用品的監管條例,明白目標顧客的需要。
他續說:「由於智能手機的普及,醫療相關的手機app料將大行其道,業界應該發展醫療相關的應用程式,以迎合潮流趨勢。」他強調,就行業發展而言,品質監管至為重要,業界亦需注重員工的培訓,並提高管理的效率。
易用、多功能、周期短、可追溯四大趨勢
強生公司商務總監董行兆則指,行業正朝產品的易用性、多功能性、短周期性,以及可追溯性等四大方向發展。他舉例指,以往縫合傷口會用上針和線,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傷口縫合處不但可以隱藏,用以縫合的線亦用上可分解的新物料;而以往縫合需要用口打結,但今天則可透過先進的鏡頭及儀器的輔助,處理範圍大的傷口。
身兼香港醫療及保健器材行業協會執行理事的董行兆又提到,科技的進步亦驅使產品供應商鑽研不同器材及技術的整合,例如以往切除身體組織會用電能控制出血情況,但卻有影響健康組織的風險,所以有超聲波的出現,而廠商則傾向研發把多種技術結合的器材,「這個趨勢對醫院行政而言,帶來莫大好處,因為可以減低存貨量。」惟他指, 因為科技的進步,同業競爭激烈,也令到醫療器材及用品的周期愈來愈短,「價錢不斷 下跌,但同時令市場擴大,同類產品選擇愈趨多元化。」
建立數據管理系統 增安全性
董行兆表示,市場選擇增加,其安全性亦至為關鍵。「例如,不少醫療用品都加入RFID(射頻識別)晶片,可以方便點算使用的數量,產品的出處,減低人為錯誤。」他提到,去年美國亦通過法例,醫療用品需加入UDI (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條碼,令用品可以追溯,亦方便建立數據管理系統。
研討會主持人香港醫療及保健器材行業協會副主席陳偉傑總結指,基於產品周期縮短的情況,結合可棄置及循環再用的醫療器材及用品將為行業的環球新趨勢,但就要確保消毒及再包裝時引發的人為失誤。
醫療器材用品展 買家人數突破9,600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香港醫療及保健器材行業協會協辦的第5屆香港貿發局香港國際醫療器材及用品展上周完滿閉幕。一連三天的展覽,吸引超過9,600名買家入場,較上屆增加17%,而參展商數目亦增9%至240家,協助業界把握龐大商機。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表示︰「醫療科技及技術提升,加上全球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帶動醫療設備及用品的需求持續上升;今屆『香港國際醫療器材及用品展』匯聚14個國家及地區、240家參展商,數目較去年上升9%,創歷屆新高。貿發局亦同時組織了36個來自24個國家及地區的買家團、超過1,200名買家來港採購,為醫療業界打造全方位商貿平台。」
![]() 香港醫療及保健器材行業協會執行理事的蕭智堅表示,人口老化、健康意識提高, 實為全球趨勢,為行業帶來商機。 | ![]() 強生公司商務總監董行兆提到,醫療產品的易用性、多功能性、短周期性,以及可 追溯性等四大方向發展。 | ||
| ![]() 一連三天的展覽匯聚世界各地240家參展商,參展商數目較去年上升9%,創歷屆新高。 | ||
![]() 大會安排了多場研討會及「買家論壇」,與業界分享第一手行業資訊。 |
相關網頁︰
- 醫療用品及醫藥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