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瑞士時裝市場:時尚功能服裝商機湧現
2014年4月9日
瑞士的人均財富稱冠全球。以人均貨值計算,瑞士也是香港在歐洲最大的出口市場。對經營時裝及時尚產品,尤其是特色或環保產品的港商來說,瑞士是個商機豐厚的市場。
瑞士人可謂富甲天下。《瑞士信貸2013年全球財富報告》指出,2013年,瑞士成年人的人均資產淨值達513,000美元,幾乎是全球平均水平51,600美元的10倍。瑞士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PD)達80,000美元,高踞全球前列。
瑞士人購買力強勁,亦以精明見稱,對品質及設計要求嚴謹,不過他們亦很務實,喜歡實用時尚多於炫耀花巧的產品。對瑞士消費者來說,價格並非主要的考慮因素,特別是環保意識很高的年輕一輩,更是樂於付出溢價,購買「綠色」產品以及由恪守道德標準生產商製造的產品。一般來說,瑞士消費者對環保標籤素有認識,其中包括紡織品認證OEKO-TEX® Standard 100、美國農業部有機認證USDA Organic及公平貿易證書等。
香港珠寶手錶業蜚聲國際,時裝業與其相比,似乎略為失色,但事實上,在香港向瑞士的出口中,時裝也是大宗項目。2013年,香港對瑞士的時裝出口總值達1.58億美元,當中以服裝、旅行用品及手袋為主。
依賴進口時裝
由於瑞士的勞工成本高昂,來自低成本服裝生產基地的競爭又很激烈,因此本產成衣很少,服裝市場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據當地服裝貿易商估計,高級時裝佔瑞士進口時裝總值約70-80%,主要來自德國、法國及意大利;至於大眾化服裝,則多數向亞洲供應商採購。
當地業界人士表示,在瑞士時裝市場,有多個領域前景特別亮麗,其中包括年輕人服裝,尤以時款運動服和休閑服、牛仔服、流行街頭品牌及高級設計師品牌為然。鑒於不少瑞士消費者都支持環保,香港時裝設計師亦應考慮生產「綠色」服裝,例如以有機棉或竹等天然纖維製造的服裝,以及以高科技纖維製造的功能性衣服。
瑞士人時尚觸角敏銳,見多識廣,香港公司必須提供與眾不同的產品,例如設計創新、功能先進的服裝,才能滿足這些買家的需求。除了使用有綠色標籤如OEKO-TEX® Standard 100或USDA Organic的環保紡織品,以突顯產品特色外,香港時裝出口商亦應緊記,瑞士消費者願意付出溢價,購買符合道德生產標準及取得公平貿易證書的產品。符合上述要求的產品,例如T恤、內衣、毛巾及襪子等越來越受瑞士消費者歡迎。
銷售渠道
另一個值得港商留意的現象是,瑞士的時裝小店數目正在減少,時裝產品的零售樓面面積卻持續擴大。隨著H&M及Zara等快銷時裝(fast-fashion)連鎖店進駐瑞士,只有高級設計師品牌才有能力承擔經營自家品牌店或旗艦店的成本。現在,瑞士大部分中檔服裝都是在百貨公司銷售,低檔服裝則通過折扣店、連鎖超市(如Migros及Coop)、郵購公司或網上平台出售。
|
|
|
|
事實上,多家瑞士時裝公司很早已經在香港設立據點,作為亞洲區的採購基地;現在,他們更把香港視為拓展亞洲新興市場的渠道,特別是中國內地市場。舉例來說,瑞士最大男裝生產商Strellson現已在香港設店,作為在亞洲市場的展示平台。另一家以瑞士軍刀、廚刀及時計享負盛名的瑞士公司維氏(Victorinox),亦於香港設立大中華區總部,更把產品類別擴展至旅行裝備及時裝。這股趨勢或可為香港時裝貿易商帶來新一波機遇,與瑞士品牌或設計師合作,進一步擴展業務。
|
|
- 成衣、紡織及配件
- 瑞士
- 西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