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太、中東珠寶市場增長快 「兩展、兩地」締造貿易平台
2014年2月26日
香港貿易發展局為滿足珠寶業持續增長的展覽需求,今年採用「兩展兩地」的新安排,為首飾成品及珠寶原材料分別打造專業的貿易平台。兩個展覽包括於3月3日至7日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全新的「香港國際鑽石、寶石及珍珠展」;以及於 3 月 5 至 9 日、假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第 31 屆香港國際珠寶展」。兩項展覽合共吸引到來自 51 個國家及地區,超過3,800 家參展商參與,打破歷屆香港國際珠寶展的紀錄。
「第 15 屆香港珠寶設計比賽」公開組大獎及工藝技術獎由馮彥菱的頸鍊「敢.動」奪得。
不同主題專區 配合採購需要
| |
| |
| |
|
香港國際珠寶展設有多個主題專區,展出不同種類的珠寶成品。今年的「珠寶精粹廊」換上英倫式布置,突顯出大約 130 家參展商展出之珠寶的優雅風格。「品牌精粹廊」則匯聚超過 47 個國際知名的珠寶品牌,包括法國的 Cerruti 1881 及 Waskoll 及中國內地的老鳳祥等。其他主題展區還包括集中展示香港參展商出品的「瑰麗珠寶館」、展出永恆不朽的經典設計「古典精粹廊」、「翡翠首飾廊」、「珠寶設計精選」及「鐘表廊」等。
至於首屆香港國際鑽石、寶石及珍珠展將專門展出鑽石、貴重寶石、半寶石及珍珠等珠寶原材料。「美鑽精粹廊」雲集世界各地的優質美鑽,而至於「自然瑰寶」展區則網羅各式珍貴寶石、南洋珍珠和大 溪地珍珠。
香港珠寶貿易 全球首屈一指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表示︰「去年的香港國際珠寶展的參展商及入場買家數字都創新高,參展商對展位需求殷切。將珠寶展按產品類別分拆為兩個展覽,可以確保展覽有足夠空間擴展,令珠寶展躋身國際級展覽之列。兩項展覽總面積增加至超過 121,000 平方米,是貿發局珠寶展歷年來之最;展會建設估計需要動用超過 7, 500 名建築工人,將會是貿發局有史以來舉行的所有展覽會之冠。兩展合共設 30 個國家及地區展館,印尼、緬甸、秘魯、南非及英國等更是首設國家展館。大會除了廣招環球珠寶商參展外,亦組織超過 100 個買家團來港參觀採購。這些買家團來自全球超過 51 個國家及地區,超過 8,000 人,令展會更加國際化。」
香港貿發局珠寶業諮詢委員會主席冼雅恩指︰「有研究機構預期,2013 年起的 5 年內,全球珠寶行業 的複合年均增長將超過 5%,到 2017 年行業規模將達到 2,570 億美元,前景樂觀,主要的增長動力來自亞太及中東市場。」他又指香港不單是採購珠寶成品的理想地點,在珠寶原材料的採購上亦做出成績。
「有研究報告指出,香港已經晉身成為全球第四大鑽石貿易中心,2012 年的鑽石貿易額達 300 至 350 億美元,僅次於比利時安特衛普、阿聯酋迪拜及美國紐約,足證香港在珠寶原材料貿易的地位。」
大會更在展覽期間安排超過 30 場活動,其中有多場專題研討會,分別探討珠寶網購市場發展、2015 全球珠寶市場潮流趨勢、紅寶石歷史及類別以及珍珠及其養殖的發展趨勢等課題,務求令參觀人士在採購之餘,亦可以了解珠寶市場的最新發展,配合業務發展。
珠寶設計比賽得奬作品同展出
在記者會上,大會同時公布「第 15 屆香港珠寶設計比賽」的結果並頒發獎項。今屆比賽以「循環不息」為主題,共收到 346 份參賽作品。公開組的大獎分別由馮彥菱設計的頸鍊「敢.動」、謝嘉榮設計的眼飾「眼簾下的情懷」以及陸棟庭設計的耳環「光源」奪得。其中,馮彥菱設計的頸鍊「敢.動」更同時奪得工藝技術獎。她的作品利用黃金和鑽石,營造出煙花綻放、火光搖曳的動態效果。
學生組則由就讀於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的何美儀同學囊括冠、亞軍。冠軍作品「孕樂」利用黃金圍繞珍珠作為吊墜的設計,象徵孕育生命,樂在其中;世世代代,循環不息。而亞軍作品則是名為「雲雨舞」 的耳環。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的王韻婷則憑著名為「月.常圓」的耳環,榮獲學生組的季軍。「第 15 屆香港珠寶設計比賽」以及「足金首飾設計比賽 2014」的得獎作品將於香港國際珠寶展內展出。
相關網頁/視頻:
![]() ![]()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的何美儀囊括學生組冠、亞軍。冠軍作品名為「孕樂」(右);亞軍作品則名 為「雲雨舞」(左) | ||
|
|
|
- 珠寶
- 香港
- 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