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物流及航運會議 逾1,600業界精英用家參與
2013年11月13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香港貿易發展局攜手合辦的第3屆「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於11月7日舉行,吸引了超過1,600名業界精英及物流服務用家參與;他們來自27個國家或地區,當中包括中國內地、柬埔寨、加拿大、印尼、日本、澳門、馬來西亞、納米比亞、巴基斯坦、台灣、泰國和美國的代表團。
![]() 第三屆「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吸引超過1,600名業界精英及物流服務用家參與。 |
| |
| |
| |
| |
主題演講:塑造亞洲的未來 – 崛起中的龍亞洲
大會從9個國家邀請了37位業界翹楚擔任講者,包括前世界貿易組織首席經濟師羅柏年博士(Dr Patrick Low),他在主題演講中分析亞洲貿易的趨勢及展望。
前世界貿易組織首席經濟師羅柏年博士一直將預測趨勢和前景視為己任。羅柏年現任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他指出近年的一個明顯現象:「亞洲區內貿易已成為環球貿易的推動力。」
對此,主持論壇的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董事麥美利(Barbara Meynert)表示,快速增長讓亞洲地區能夠集中精力籌組在2015年底前成立「東盟經濟共同體」,同時與中國內地一起提供商業機遇。「貿易帶來投資,可以預見中國與東盟經濟共同體之間的投資規模會在未來八年增加1,500億美元,將會帶來龐大的商機。」
東盟經濟共同體 與中國相連
航運及物流業過去的重大發展促使我們重新思考今天的貿易發展之路,而未來又會如何發展。世界航運公會主席羅納德.韋度士(Ronald Widdows)以德國超級貨櫃輪的興起與貨櫃業的息微為例闡述他的觀點。他表示:「未來十年整個『世界船隊』將發生重大變化,雖然部分市場貿易放緩,但亞洲區內市場持續增長,有趣的事情還在發展,至今未受影響。」
韋度士指出亞洲地區的收入正在提高,持續增長的勞動力和基礎設施發展連繫著東盟國家,也很快會將東盟國家與中國內地相連。他說:「當亞洲區成長,建立更為複雜的供應鏈及相關投資的機遇會是非常巨大。」
倡設區域基金 投資貿易持續發展基建項目
「東盟經濟共同體」需仰賴十個成員國的合作以建立區域性市場,並與中國內地及環球二百個國家合作成為貿易夥伴。麥美利表示:「至2015年底,它會接觸全球大約一半人口, 將對物流和派遞行業帶來重大影響。」
嘉里物流聯網董事長楊榮文預測中國內地將成為直接焦點:「看趨勢,中國與鄰國的貿易規模將超越中美和中歐貿易。」他指「東盟經濟共同體」與中國內地有著「共同目的」,可考慮設立區域性基金,用於與貿易持續發展相關的基建項目。
畢馬威環球物流主席賈斯廷.薩托羅夫(Justin Zatouroff)同意,指最大的挑戰是為相關項目籌集資金,以及在各國政府的投入與私營機構的贏利能力之間取得平衡,指為整個亞洲地區預期的貿易增長幅度及其為物流業帶來的機遇感到興奮。他表示:「 亞洲經濟增長將驅動環球經濟增長。」
中國與東盟中心 香港角色重要
由於香港一直跟東盟就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在區內的角色日漸形成。聯想集團亞太區供應鏈總監李欣指,香港作為物流及航運業地區樞紐取得的成功,使這座城市備受稱羡。他表示:「香港處於中國與東盟的中心點,擁有成熟的貨運、機場及港口設施。」他並指出香港經濟非常穩定,對「東盟經濟共同體」的發展具有吸引力,因為在供應過程中信任是必不可少的。
薩托羅夫補充,香港在「東盟經濟共同體」與中國之間的市場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楊榮文則敦促香港及香港的企業加強與東盟的聯繫。他說:「當局不應只推廣貿易,不是簽訂了(東盟與香港的)官式協議就劃上句號,應該做好準備。」他指文化理解是關鍵因素。
首增展覽 並設商貿配對
於今屆「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中,為促進不同領域的企業和物流服務供應商的聯繫,大會首次增設展覽,會議當日亦會有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超過50位參展商在場內展示電子物流、物流、航運及相關服務;並即場設有商貿配對服務,幫助業界洽談交流。其他交流活動還包括交流午宴和下午論壇後舉辦的招待酒會。
在香港船東會支持下,會議前後亦舉辦「物流及航運周」,以及香港貨品編碼協會供應鏈管理高峰會。
相關資料:
- 「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網頁
- 貿發局多媒體:DHL's Victor Mok: Shanghai Zone Offers Region Logistics Opportunities(英語)
- 物流與供應鏈
- 物流與供應鏈
- 東盟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