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作為亞洲具競爭力的區域配送中心:市場現況
2013年9月6日
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港口和機場,還有現代化的物流設施,是亞太區非常成功的貿易及物流樞紐。然而,香港的作用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生變化。雖然香港仍是前往華南的重要大門,有助珠江三角洲不斷發展,但也承擔了更重要角色,就是成為高價值貨物的庫存管理及區域配送中心。中國內地政府已將支持香港發展區域配送中心納入十二五規劃。
香港是亞洲首選的區域配送中心
香港是運輸及物流樞紐,在這個背景下,我們擬深入瞭解區域配送中心產業在香港的狀況,尤其是香港作為亞洲區域配送中心之一的強項和弱點,以及香港如何應付區內競爭對手和面對相關的挑戰。
研究方法
去年,我們進行了案頭研究,並向香港的相關業內人士諮詢,藉此設計問卷調查的內容,而受訪者則來自香港、上海、深圳和新加坡等地。在調查之前,還採訪了廣州、首爾和台灣的區域配送中心相關業者。我們還詳細研究香港一些區域配送中心的個案。整項調查工作在2013年上半年完成。
本文是區域配送中心系列文章的第一篇,集中檢視香港作為區域配送中心的現況,包括區域配送中心的用戶和所涉產品、香港區域配送中心提供的增值服務類型,以及香港主要的區域配送中心業主。香港作為區域配送中心的有利因素,區域配送中心選址的關鍵考慮因素,以及問卷調查的結果將留待後續文章討論。
區域配送中心、相關業內人士及用家類型的定義
一些在區內從事貨物運輸的本港物流業者認為,他們是區域配送中心營運商,這點不足為怪。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次研究應明確界定區域配送中心的定義。例如,處理中轉貨物不在這次研究範圍之內。
配送中心是接收和發送產品的地方,而貨倉與其不同,主要用來儲存貨物,以便商店補充存貨,避免在零售點存放大批貨物。相比之下,配送中心的功能是方便貨物運送,而不是儲存。因此,配送中心的存貨往往比貨倉少很多。
在這次研究中,區域配送中心的定義是,把製成品或零部件配送至亞洲兩個或以上國家或經濟體並位於亞洲的設施,而且區域配送中心往往提供增值服務,為貨物作好準備以便在市場分銷。常見的增值服務包括儲存i 、包裝及再包裝、標籤及再標籤、品質檢查、文件處理及清關、合規管理及修改等。
![]() |
配送中心的類型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研究部 |
這次研究鎖定多類從事香港區域配送中心業務的業者,主要包括在區域配送中心內負責安排或營運工作並為用戶訂製增值服務的服務供應商,他們的用戶通常是貨主,在貨物運往工廠或買家之前存放在區域配送中心。其他業者還有將貨物運入及運出區域配送中心的運輸服務供應商;擁有並向服務供應商租出區域配送中心設施的業主;促進區域配送中心產業發展的行業協會;以及相關政府部門。
兩類服務機構積極提供區域配送中心服務,即貨運代理及倉儲服務供應商。貨運代理安排將貨物從付貨人運至收貨人,提供貨物裝卸和配送所需的物流服務,而倉儲服務供應商則提供倉儲服務。現時,不少貨運代理也積極在配送中心從事貨物儲存、保管及其他增值服務。
在香港,區域配送中心是製造業物流供應鏈的一環,通常為中國內地生產活動提供支援,也會從事區域及國際貨物配送。有關貨物通常包括電子零部件和備件。批發和零售業物流方面,處理貨物的種類甚多,包括化妝品、食品和廚具,以及設計師服裝和配飾、奢侈品牌產品、電子消費品、醫藥產品和葡萄酒等價值較高的貨物。
這些產品各有獨特之處,因此對物流有不同的需求。例如,高科技電子產品往往價值較高而生命周期較短。因此,這些產品的區域配送中心用戶會要求存貨周轉暢順,毫無間斷。
存貨管理不善,可能令存貨保管成本大增,並增加產品過時的風險。相反,葡萄酒的運送時限並非十分緊迫,但容易受到溫度變化影響。有時,葡萄酒需要在冷藏情況下運輸和儲存(稱為「冷鏈」)。
![]() |
香港區域配送中心通常提供的服務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研究部 |
香港的私人貨倉和主要的區域配送中心業主
據估計,香港約有3,800萬平方英尺或350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的私人貨倉(面積約有18個香港最大的市區公園──維多利亞公園那麼大)。大約80%的貨倉位於新界或其附近,主要集中於葵青、荃灣及沙田。儘管2011年增加了一些新貨倉,但明顯供不應求,據報在2011年年底空置率僅3.8%。
![]() |
香港在2011年按地區劃分的私人存儲和空置供應 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差餉物業估價署《香港物業報告2012》 |
根據本局向主要的區域配送中心設施供應商諮詢的結果,估計香港約70%的貨倉面積是由少數大業主擁有。不過,用於區域配送中心的建築物,規模可能大不相同。一些貨倉營運商把重點放在區域配送上,另一些營運商則有相當多的貨倉空間供本地使用。然而,區域配送中心服務往往比其他倉儲活動有更高的利潤率。
![]() |
大業主擁有的私人貨倉及市場佔有率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研究部 |
近年,香港貨倉空置率偏低,主要由多種供求因素造成。在CEPA「個人遊」計劃帶動下,本地零售業興旺,需要更多地方作存貨管理之用。數據中心數目快速增長,也用去不少儲存面積。另一方面,如下表所見,由於廠厦活化和拆卸,儲存面積不斷減少,而且新貨倉數目增長緩慢,儲存面積供應量亦有限。
將拆卸或活化的私人貨倉
設施 | 地點 |
橙色空間 | 葵涌 |
九龍貨倉 | 九龍灣 |
建生工業大廈 | 觀塘 |
成功中心 | 葵涌 |
裕美工業中心 | 新蒲崗 |
南星工業大廈 | 葵涌 |
2000-15年主要的新私人貨倉供應
設施 | 落成年份 | 可提供面積 (平方米) |
嘉民領達中心 | 2012 | 24萬 |
新創建葵涌物流中心 | 2011 | 10萬 |
Goodear青衣項目 | 2014 (估計) | ~11萬 |
招商局青衣項目 | 2015 (估計) | ~10萬 |
其他 | 2000-2010 |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研究部根據公開資料編製
貨倉租金高昂是供求失衡所致。2013年3月,有貨運升降機的貨倉平均月租約每平方米12.3美元,而有斜路連接的貨倉更高達每平方米18美元ii。
由於貨倉市道暢旺,業主傾向短期出租,故此物流服務供應商不願在自動化設備上作出重大投資。有些物流服務供應商表示,業主在簽約時會要求租客支付高達6個月的按金。2011年12月,以甲級貨倉租金計,香港是全球前三位最貴的城市之一。
2011年12月全球五大甲級貨倉租金最高城市
城市 | 甲級貨倉租金iii (港元/平方英尺/月) |
6個月變化 |
東京 | 15.0 | -3.0% |
倫敦 - 希斯路 | 13.6 | 3.8% |
香港 | 13.3 | 8.1% |
新加坡 | 12.2 | 6.8% |
蘇黎世 | 11.6 | 0.0% |
資料來源:高力國際
現時區域配送中心的業務模式
根據向業內人士諮詢的結果,香港區域配送中心用戶和營運商最常採用的業務模式如下:
(i) 海進空出模式
這種模式重視物流成本與交貨時間的平衡,特別適合已經所需增值服務處理的產品。一般來說,來自世界各地工廠的產品和零部件會經海路運來香港併裝。在香港的區域配送中心進行增值服務處理後,「最終」產品以空運迅速送到亞洲其他地區的目的地,從而減少增值後產品的整體交貨時間。
(ii) 駁運──配送模式
這種方法利用以香港為中心的完善駁船網絡,將小批量的多種產品直接運往香港以外的目的地,以節省物流成本和交貨時間。將產品從香港的配送中心以貨車運往目的地,為滿足華南的物流需求,成本較高,而且還有環境污染和交通擠塞等不利影響,而使用駁船則可避免這些弊端。然而,這個模式只有在駁船服務範圍較廣和班次較密的地方才可行。
(iii) 通過大批量包裝降低配送成本
這種模式利用規模經濟以降低成本。香水和葡萄酒等高價值產品,通常會大批量從歐洲運來香港。這些產品在配送給亞洲客戶之前,在香港進行增值服務處理,如混裝、精緻包裝及貼上標籤。在這種方式下,產品最初在同質狀態下以散裝長途運送,而在接近市場時按客戶要求進行處理,之後配送予客戶。
(iv) 市場進入和擴張模式
這種模式適合有意進入新市場的公司,或希望擴大現時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內地的產品範圍的公司。例如,有些公司深明中國內地有不少潛在的語言、文化和行政壁壘,會先利用香港市場作為測試場地,營銷其產品,並作為配送中心。他們掌握了中國內地市場更多情況後,會將配送中心遷到內地,以獲取成本較低和接近目標市場之利。
i 儲存是指保管貨物作配送之用,而在本項研究中,暫時保管中轉貨物不視為增值服務。
ii 高力國際(Colliers International)《香港工業市場2013年第一季》。
iii 甲級貨倉是指貨倉面積在20,000平方英尺(約1,860平方米)或以上,而辦公面積可佔15%。
- 物流與供應鏈
- 物流與供應鏈
- 香港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