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市場概況
2019年4月12日
主要經濟指標
經濟指標 | 2017年 | 2018年 | ||
數值 | 按年增減 (%) | 數值 | 按年增減 (%) | |
地區生產總值 (GDP) (億元人民幣) | 28,015 | 6.71 | 30,320 | 6.61 |
人均GDP (人民幣) | 128,994 | 6.71 | — | — |
產業增加值 | ||||
第一產業 (億元人民幣) | 120 | -5.91 | 119 | -2.31 |
第二產業 (億元人民幣) | 5,327 | 4.71 | 5,648 | 4.21 |
第三產業 (億元人民幣) | 22,568 | 7.31 | 24,554 | 7.31 |
工業增加值2 (億元人民幣) | — | 5.61 | — | 4.61 |
固定資產投資 (億元人民幣) | 8,948 | 5.7 | — | -9.9 |
零售總額 (億元人民幣) | 11,575 | 5.2 | 11,748 | 2.7 |
通脹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 | 1.9 | — | 2.5 |
出口 (億美元) | 585 | 12.5 | 742 | 26.6 |
其中外商投資企業(億美元) | 124 | 0.3 | 151 | 21.7 |
進口 (億美元) | 2,652 | 15.1 | 3,382 | 27.4 |
其中外商投資企業(億美元) | 535 | 2.8 | 575 | 7.5 |
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 (億美元) | 243 | 86.7 | — | — |
註:
1 實質增長
2 所有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國有企業和其他類型企業
資料來源:《北京統計年鑒2018》、北京市統計局、《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第12期、2018年第12期
概況
北京市總面積16,411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市總人口為2,171萬。北京是中國首都,也是全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北京是四大直轄市之一,與上海、天津及重慶並列,享有省級經濟和行政管理權限。
產業
2017年,服務業佔北京GDP的80.6%。金融服務、信息技術(資訊科技)服務,以及科學研究及技術服務為三大行業,分別佔GDP的16.6%、11.3%及10.2%。
地區生產總值產業構成 (%)
2004年 | 2017年 | |
第一產業 | 2.4 | 0.4 |
第二產業 | 37.6 | 19.0 |
工業 | 30.1 | 15.3 |
第三產業 | 60.0 | 80.6 |
資料來源:《北京統計年鑒2018》
北京大力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包括發展服務外包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北京也制定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據估計,2017年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1.7%達4,000億元人民幣,佔北京GDP約14%。
北京的工業生產由重工業和大型企業主導。2017年,重工業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4.5%,而大中型企業則佔工業總產值的83.3%。主要行業包括電訊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化工、機械、冶金及醫藥製造。
2017年主要工業組別產值佔重
組別 | 佔工業總產值% |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 | 23.8 |
汽車製造 | 23.8 |
計算機、通訊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 | 11.6 |
醫藥製造 | 5.2 |
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 | 3.5 |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 | 3.1 |
專用設備製造 | 2.9 |
通用設備製造 | 2.8 |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 | 2.3 |
鐵路、船舶及其他運輸工具 | 2.2 |
資料來源:《北京統計年鑒2018》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2017年,北京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達1,580億元人民幣,增長6.4%,佔GDP的5.6%。
北京努力打造一個中國矽谷,並於1988年設立著名的高新技術開發區--中關村,吸引科學技術投資。2017年,中關村總收入增長15.2%,達53,026億元人民幣。美國蘋果公司也計劃在中關村設立一個研發中心。
北京在人力資源和科學研究方面大有優勢,有助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北京擁有全國最多及最負盛名的高等教育機構和科研院所。2017年,北京共有39.7萬名就業人員從事研發活動,增長6.4%。
旅遊
旅遊業也是北京的重要產業。自元朝以來,歷代多定都北京,市內各處有宏偉的宮殿遺跡,是重要的旅遊景點。2017年,北京旅遊業共接待海外遊客393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51.3億美元;接待國內遊客2.9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為5,122億元人民幣。
對外貿易
2017年,香港是北京第二大的出口市場,僅次新加坡。同年,香港佔北京出口的8.3%。2017年,北京對香港的出口約48.3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9%。北京主要出口產品為機電產品及高科技產品。
2017年,美國是北京最大的進口來源地,其次是德國。
外商投資

2017年,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佔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54.2%,拉動整體外商直接投資明顯增長。2017年,製造業只佔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1.6%。
2017年,香港是北京外來投資的最大來源地。來自香港的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達214.5億美元,佔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88.2%。香港投資者積極投資舊城改造,例子香港地產商投資於西單和王府井的重建項目。此外,港鐵公司參與北京地鐵16號線的發展項目。
2017年,其他主要投資者來自百慕大、開曼群島、韓國及英屬維爾京群島。
消費市場
北京的購買力甚強。2017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2,406元人民幣,增長9%。當地居民和遊客的巨大消費需求使北京成為中國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
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構成 (%)
2017年 | |
食品煙酒 | 19.8 |
衣着 | 6.0 |
居住 | 33.1 |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 6.5 |
醫療保健 | 7.7 |
交通和通訊 | 13.4 |
教育文化娛樂服務 | 10.7 |
資料來源:《北京統計年鑒2018》
北京的三大傳統購物區─王府井、西單和前門聞名全國。近幾年,由於多條環路的興建,在三環及三環外已建成新的購物和商業區,如朝陽區和海淀區。
受消費市場的規模和潛力所吸引,過去幾年,新的百貨店和購物中心不斷湧現。超市、便利店和倉儲式會員商店也發展迅速。外資連鎖超市,如家樂福(Carrefour)、麥德龍(Metro)等進入北京市場,刺激了本土連鎖店及零售集團的發展,其中包括華聯和國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