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索大湾区初创:在香港创业的优势
专访能达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及Startup China Club (Hong Kong)主理人黄锦冰
2021年12月30日
Startup China Club (Hong Kong)主理人黄锦冰。
黄锦冰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及社会科学学士学位,是香港董事学会资深会员、香港证券及投资学会资深会员、香港公司治理公会学员。她从事本地及跨国企业秘书服务超过30年,对处理企业重组、收购合并、业务转让等各类型公司服务经验丰富,更是Hong Kong Company Secretary’s Practice Manual及Hong Kong Company Secretary Checklist之作者。黄锦冰于2010年创立能达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并凭著其丰富经验于2019年成立Startup China Club (Hong Kong),致力促进海外与大中华区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助他们扩展人脉网络。黄锦冰为我们剖析在香港创业的优势,以及香港可如何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各城市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
建立创业者连系平台
2019年,德国创业机构The Startup Club创始人Oliver Döring邀请黄锦冰在香港成立Startup China Club (Hong Kong),目的是建立一个互动平台,连系大中华地区和海外地区的创业者,促进交流互动,除了分享市场资讯外,更提供不同类型及主题的线上及线下研讨会,刺激创业者的思维。从2020年2月开始,Startup China Club (Hong Kong)在香港举行了多个线上/线下活动,除了本地研讨会外,也有与海外其他机构合作举办线上活动,例如与马来西亚的Asia Entrepreneurs Academy (一家主要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管理培训的机构)举办线上研讨会,介绍两地的营商条例。
与马来西亚的Asia Entrepreneurs Academy举办线上研讨会。
黄锦冰介绍说:「目前,我们平台没有聚焦在某一类活动或服务上。『初创』是一个概念性的说法,涵盖范围很广。虽然大家普遍认为,创业企业应当以科技创新为主,但其实创新的范围非常广阔,未必一定要聚焦在科技,比如利用新的方法来做固有工作,也是一种创新。」
Startup China Club举办的线下活动。
创业失败的因由
黄锦冰接触过不同类型的初创企业,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的。她归纳一些初创企业失败的原因:「初创企业成立的首两三年非常关键,创业者需要确立公司的市场定位,以及认清其产品及服务的潜力。部分创业者虽然瞭解自己公司的方向,却没有深入瞭解市场能否接受或容纳他们的产品及服务。有时候,创业者过分理想化,若市场反应不如他们预期,便显得无所适从。另外,部分年轻创业者会找身边的朋友或同学来做创业伙伴,但大家的知识及技能能否互补不足,都十分重要。」
在香港创业的优势
近年,内地城市例如上海和北京等都趋向国际化,但黄锦冰认为香港的国际化程度较能协助初创企业发展。她表示:「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能第一时间获取市场资讯十分重要。现今社会资讯发达,要想获得海外市场的营商资讯并非难事,但相对内地,香港接收国际资讯仍比较便捷。同时,一般初创企业刚开始时的规模、人力和资金有限,香港市场虽小,却是一个理想的产品/服务推广和测试平台。另外,香港是一个国际商业中心,有很多外籍人士在此工作及生活,因此初创企业的产品及服务也可在有限的资源下,较轻易地接触到外籍用户。再加上,很多外国企业及商会都在香港设有办事处,香港的初创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些机构接触和拓展海外市场。」
另一方面,香港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配套十分成熟,专业人员具备海外及内地市场的专业知识,能为发展中的初创企业提供充足支援。黄锦冰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体系完善,资金往来非常畅顺,企业在香港融资也相对容易。」
回顾过去10年,黄锦冰认为香港的创业环境进步了很多。她举例说:「香港政府推出了不少基金让初创企业申请,例如创新科技署的『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香港科技园公司的『科技企业投资基金』及数码港的『数码港投资创业基金』等。另外,兴建中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位于落马洲河套区,与深圳接壤,不单提供更多空间扩展香港的创科生态圈,园区企业也可乘邻近中国内地之便,借助深圳的供应链和生产实力以及人力资源,大事发展。近年,香港的大学也开始教授关于营商之道的课程,而不少私人企业则成立创新中心,为创业者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援,例如协助他们寻找投资者和拓宽人脉网络。」
疫情对初创企业的挑战
受新冠疫情影响,不少企业都在挣扎求存,对刚起步的初创企业打击尤甚。过去两年,初创企业更是困难重重。黄锦冰说:「这是一个汰弱留强的阶段,受封关影响,不少交流活动、商业洽谈都只能通过线上进行,窒碍了初创企业的发展。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好让商业活动再次回复正常。不过,有危便有机,企业不应专注发展单一市场,而是需要建立一定的弹性,才可适应市场的变迁。另外,受疫情影响,市场对健康相关产品及服务需求大增,因此生命科学、医疗药物等行业将会突围而出。」
黄锦冰认为疫情对创业者影响不少,她说:「由于疫情关系,机构都不能举办考察活动,虽然仍可凭藉香港贸发局或大型商会举办讲座进行介绍,但始终并不足够。期望香港与内地通关后,可举办多些交流活动,促成不同的商业机会。」
与大湾区各市「分工合作」
黄锦冰在疫情爆发前曾到内地不同城市考察,她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市应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促进区内经济发展。她说:「和大湾区的内地城市相比,香港地方较小,部分行业比如制造业的人才也相对欠缺,因此可以考虑与大湾区各市『分工合作』。例如,香港的基础研究和生命科学研究都做得不错,但当产品需要规模化地生产时,便需要与内地厂房合作。我曾安排企业客户到深圳前海考察,他们认为前海的基建配套不错,创业成本相对较香港低。同时,东莞、深圳等城市都有基金供创业者申请,对创业者的支援非常充足,加上与香港来往的交通非常便捷,因此十分吸引。」
凭著多年在商界的经验,黄锦冰对有兴趣拓展内地市场的创业者提供以下建议:「内地市场比香港大得多,初创企业建立人脉及商业网络时,不妨主动联系一些初创孵化器和培育机构等,获取相关资讯和专业意见。另一方面,到内地创业要留意文化差异,需考虑清楚聘请员工的技能和忠诚度。如需在外地聘请员工到内地工作,也要考虑他们能否适应当地的处事方式和生活习惯。」
如何把香港提升为初创企业平台
黄锦冰觉得,香港的整体初创环境及政府政策正不断进步和优化,但仍要加强推广,才可以吸引多些企业前来创业。她说:「我曾接触过一些海外创业者,发现他们原来不知道香港政府有提供不同的基金和支援,因此我认为香港可以加强对外宣传其作为初创平台的优势。」此外,香港也面对设立「最低企业税」1的挑战,黄锦冰认为以「简单低税制」挂帅的香港,未必有空间再提供税务优惠去吸引商家。虽然香港在创业环境的政策和孕育人才方面都做得不错,但她建议在人才培训上应增加多些国际元素,让创业者瞭解内地以及外国的创业行情,以便日后按需要在合适的地区拓展市场,同时让他们视野更国际化,加强整体的竞争力。
备注 1:以上文章源自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与汇丰合作的调研项目:《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初创生态》。
备注 2:受访者在深度访谈所发表之言论只为其个人意见,并不代表香港贸易发展局或汇丰之立场。香港贸易发展局或汇丰对受访者言论内容之准确性、完整性及适时性概不负责,若因上述内容产生或引致任何损失,香港贸易发展局或汇丰亦毋须负上责任。
1 2021年7月1 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宣布全球130个国家及地区同意就全球税制作出改革,并以国家及地区为基础,各跨国企业征收至少15%的企业税,以防跨国企业把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
- 商业管理及顾问服务
- 香港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