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公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2021年11月18日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商务咨询团队
据新华社消息,11月7日,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21年11月2日)。《意见》明确主要目标,包括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意见》提出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
-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以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和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打造雄安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样板之城」。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深化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粤港澳大湾区。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另一方面,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同时推进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聚焦秋冬季细颗粒物污染,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到2025年,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此外,著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25年,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全国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
-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提前1年完成。此外,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到2025年,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为优,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重要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质量明显提升。同时著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到2025年,黄河干流上中游水质达到Ⅱ类,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并且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到2025年,全国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
-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包括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内地块的准入管理,未依法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地块,不得开工建设与风险管控和修复无关的项目。并且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同时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及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等。
- 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包括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7%左右,湿地保护率达到55%。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生态保护监管,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并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到2025年,全国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强化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
-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全面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并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包括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推动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森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海洋、水流、耕地等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并且完善生态环境资金投入机制,综合运用土地、规划、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领域。实施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并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等。
资料来源:国务院/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