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初创生态
2021年11月15日
曾诗韵, 严颖彤
报告摘要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与汇丰合作,于2021年中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初创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1,以了解大湾区初创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和表现,以及初创企业对大湾区营商环境的意见,从而分析如何加强香港作为大湾区初创平台。
调研背景及目的
请按图片阅览报告。
2019年2月,中央政府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标志着由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及9个内地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发展战略正式启动。大湾区内汇集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创新科技于一体,其特别之处还在于其齐集了粤港澳,有3个不同的地方政府管治、有两种制度、3个司法管辖区、3套关税政策及3种货币。正正是这项特色,给予大湾区在促进人员、资金、货物、信息的有序流动,带来挑战及机遇。《纲要》更明确支持粤港澳在创业孵化、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建立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等平台。
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规划》),为2021至2025年的发展提供蓝图和行动纲领。《十四五规划》确立了香港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角色和重要功能定位,以及在多个重要范畴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除了巩固及提升香港4个传统中心持续发展,即国际金融中心(包括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国际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业务)、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商贸中心以及亚太地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外,更首次加入提升、建设和发展4个新兴中心,支持香港成为国际航空枢纽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新兴地位。
在《纲要》及《十四五规划》的布局下,为香港的初创发展及创新科技带来庞大的机遇。为了解目前大湾区初创企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香港贸易发展局与汇丰合作进行一项关于香港作为大湾区初创平台的研究,目的是收集大湾区内初创企业对大湾区营商环境的意见,以及了解大湾区初创生态系统的主要趋势和特征,从而分析如何加强香港作为大湾区初创平台。
这次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两种方式进行。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于2021年8月至9月以网上及电话问卷,成功访问308家于2016年或以后成立、并在大湾区设立公司总部或办公室的初创企业,以了解大湾区初创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和表现,以及业界对香港作为大湾区初创平台的看法。同时,与10位不同持份者–包括大湾区初创企业的始创人、企业孵化器和初创支援平台管理层等进行深入访谈,以了解不同持份者对香港作为大湾区初创平台的看法,并作重点案例分析。是次研究涵盖大湾区初创圈的主要行业,包括生物科技、资讯科技与硬件制造、创新与专业服务、新经济和新零售。报告对问卷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从深度访谈中收集到的见解进行整合。
大湾区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
初创企业为社会带来创新科技、产品或服务,也为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大湾区内各城市政府通过不同的政策措施和资助计划,致力培育初创企业,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同时通过政策鼓励研发、汇聚创科人才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加强大湾区内城市互利合作、错位发展。
大湾区聚集大量创投资金、本地和海外优秀科研人才;加上先进的科技基建及丰富的创业资源,支持初创企业蓬勃发展。根据《2021年全球初创企业生态系统指数报告》,大湾区两个城市位列全球50名之内,包括第21名的深圳及第32名的香港。以创新科技驱动经济增长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由香港、深圳及广州的创新及科技业组成的广深港科技集群,是亚洲一个战略性商业平台及科技交易市场,也是一个日益壮大的本地研究集群。根据《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以专利及科学刊物数量计算,广深港科技集群已成为世界第二活跃科技集群。
为进一步促进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交流和合作,广东省发布《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于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3个自贸片区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及在2025年,于珠三角九市各建立最少1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因此,大湾区拥有发达的经济、领先的创新能力、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初创企业创业的理想地点。在大湾区建设的带动下,区内11个城市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成区内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区域初创企业生态协同发展。这次调查显示,81%受访初创企业对大湾区的创业生态系统表示满意。
大湾区创业者与初创企业的特征
近年大湾区各城市的政府、大学及专上学院都积极重点培育校园初创,通过资助鼓励师生团队把其创意理念结合研究成果,转化为对市场及社会具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例如,香港创新科技署的「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澳门大学发展基金会的「创新创业资助计划」、深圳大学创业园的「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等。因此,大湾区内的初创生态圈充满高学历和年轻的创业者。是次调查显示,接近所有(97%)的创业者拥有大学或以上的学历,有21%和10%更已经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创业者除了拥有高学历外,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当中20%的创业者只有22至30岁,61%的创业者年龄介乎31至40岁。
大湾区作为中国最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地区之一,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来自海外的优秀创业者落户。不少来自海外的创业者接触大湾区的契机源于被原本受聘的公司外派到大湾区工作,因而深入了解大湾区的营商环境和产业运作模式,并认识到大湾区的市场机遇,因此吸引他们到大湾区创业。
大湾区创业生态系统的优势和弱点
受访初创企业对其总部所在的城市进行评分,当中深圳的初创企业对当地的整体初创生态系统满意度最高,其次是香港,广州排第三。在支持初创企业发展的4项范畴中,包括「科研环境」、「营商环境」、「资金支援」及「创业支援」,各城市有各自的独特优势和弱点。
科研环境方面,深圳拥有国家级的「科研设施」及充裕的「研发人才」;而香港除了本地大学培育的专业人才外,更吸引世界各地多家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驻,深港两地能进一步协同发展,把科研成果产业化。不过,香港与深圳的初创企业都面对「人力成本」高昂的问题,增加了营运压力。
营商环境方面,深圳初创企业对「资讯和资金流通自由」的评价颇高。除了资讯和资金可在国内迅速流动外,深圳企业更可以便利地利用邻近香港的国际化体系联系境外。香港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配套十分成熟,专业人员具备海外及内地市场的专业知识,因此,香港初创企业对香港的「专业服务」的评价最高。
资金支援方面,深圳、广州及香港的初创企业对当地的「私营资金」和「政府及公营资金资助」的满意程度差距也不大。然而,资金不足是初创企业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
创业支援方面,近年大湾区的创业气氛浓厚,区内有不少孵化器和创科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及场地支援。不过,深圳、广州及香港的初创企业都期望,当地政府能完善激励创业的机制,发挥先导者角色,率先使用初创企业发明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借此增加社会对初创企业的信心。
挑战与机遇
大湾区人口超过8,600万,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商机。然而,调查发现大湾区初创企业目前面对的主要困难包括资金不足、难以寻找投资者及难以获取客户信任。只有约三成的受访初创企业有意在未来3年进一步扩张销售市场,主要原因包括资金不足、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竞争激烈。新冠疫情持续,也窒碍了部分初创企业扩张的步伐。
话虽如此,大湾区初创企业对发展前景仍感到乐观,71%受访者预计公司收入在未来3年增长达25%或以上。按行业区分,生物科技的预期增长速度最快,近三成生物科技的初创企业预计公司收入在未来3年增长达100%或以上。疫情的影响下,全球各地越来越注重生物科技的发展,从而为生物科技初创企业创造新机遇。
大湾区内汇集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创新科技于一体,各市凭着自身优势融合发展,定能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初创生态系统的竞争力。香港作为大湾区内最国际化的城市,在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具有优势,再加上香港定位发展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将为大湾区创科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受访者在深度访谈所发表之言论只为其个人意见,并不代表香港贸易发展局或汇丰之立场。香港贸易发展局或汇丰对受访者言论内容之准确性、完整性及适时性概不负责,若因上述内容产生或引致任何损失,香港贸易发展局或汇丰也毋须负上责任。
备注:以上文章源自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与汇丰合作的调研项目:《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初创生态》。
请按此阅览报告。
- 香港
- 香港
-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