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索大湾区初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平台
专访深圳市黎曼猜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朝幸博士
2021年11月18日
曾诗韵
李朝幸博士于2018年8月在深圳成立了黎曼猜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黎曼猜想」),是一家专注于生物科学相关领域的创投服务公司。李博士在中国完成临床医学的本科学业后,便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美国梅奥医学院攻读分子细胞生物学博士。在美国留学期间被美国知名创业孵化器Draper University取录。李博士观察到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发展迅速,加上科学研究范畴不断提升,认为生物医药产业对资本的需求会持续增加。因此,他通过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回国创业。李博士分析了内地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在深圳创业的经历。
生物医药领域:新增长极
近年,中国生物医药相关的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各大高校积极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或服务。过去两年,疫情对不同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但却成为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契机,加上《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创新科技驱动发展,因此,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庞大,对资金需求亦随之而增加。李博士说:「2020年被看作是生物医药元年,医药领域上市公司如雨后春笋,资本市场比过往更关注生物医药项目,例如药物研发和新疫苗等。」
面对生物医药企业各个成长阶段的多元需求,李博士招募团队建立了两个平台:交易平台及投资孵化平台。「交易平台主要包括股权交易和管线交易。股权交易指的是早期生物医疗产业的股权融资。生物医疗项目股权融资难主要在于风险高,技术难度大,不容易被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人所理解和接受,我们藉助生物背景的先天优势能够很好的搭建项目方和资金方的沟通桥梁。医药管线平台是针对一些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他们有很好的创新技术,但是进行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是非常大的工程,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于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会把技术转让或转移到其他大型医药企业作进一步发展。」李博士说:「无论是早期医疗项目的股权融资还是医药管线交易平台的模式在中国都非常新,相当于第三方BD (Business Development-业务发展),需要极大的专业度和资源储备,同时也需要很多海外资源和人脉,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布局。由于生物医药领域项目的交易额庞大,一般是亿元以上,且交易需求越来越多,我们便搭建融资平台及医药管线平台贯穿整个生物医药公司的发展过程,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一个从融资来,一个从买卖管线来。」
「当然,我们还有更长远的计划—未来两年要涉足种子轮投资孵化领域,即投资孵化生物医药领域早期项目,这也就是第二个平台,投资孵化平台。」李博士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实现种子轮投资孵化,所以也不排除以有限合伙的方式来做投资并孵化。中国目前还没有基金专注于生物医药的种子轮投资,因为风险太大、风险管理难度高,加上基金退出期通常在7至9年后,一般基金很少做,而我们就是要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我们前期搭建的融资平台、管线交易平台是各家生物医药公司的命脉,掌握了这些命脉,再加上自己的风险控制体系,便有了进行种子轮投资的能力。」
李朝幸博士(右)在中央电视台的访谈。
生物医药投资 地域差异明显
李博士还分析了中美两地在生物医药早期项目投资的差异。「中国许多高等学府也会建立创新中心或孵化中心,但是其早期项目投资基本都是政府出资。比如在大学实验室里做初期工作,包括靶点验证、通路验证、小分子设计等,利用实验室的科研经费做产业的事情。在这个阶段想拿到社会资本基本上是不可能,因为投资人要占股权。就算投资了,基金的LP1也不会同意。另外一种模式通常是政府招商引资,将好的技术引进当地,政府也许会承担前期的投入。」李博士续说:「在美国,生物医药技术的早期开发大部分是利用民间基金投资,当一个技术还在实验室阶段的时候,民间基金就介入了。但是现阶段,中国的技术、人才都不足以让资本相信种子轮项目能做成功,除非是从海外名校引进人才的创业项目,基金才敢投资,所以有国外资源的人做早期投资比较有利。总的来说,在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做种子轮投资孵化的机构凤毛麟角,我们正努力填补这个空白,因为我们对每个项目重度参与且占一定股权,再加上我们本身就是投行,有很多投资人资源,所以不但退老股2容易,其他退出渠道也较容易。」
在生物医药领域,投资人如何判断项目的优劣呢?李博士说:「首先看团队是否优秀,通常需要博士以上水平,特别是哈佛、斯丹福、MIT回来的博士。然后看研发技术的领域,比如膜蛋白领域,空白很多,技术壁垒极高;也要看创业公司的技术是否成熟,有哪些风险,风险期是否已过,临床试验数据等。」
不少人认为香港的投资人比较注重短期回报,李博士觉得这与香港的产业特征有关。他说:「香港做二级市场3交易的非常多,随时可以退出,灵活性很强。这些投资者习惯做短期交易,很难把资金放在一个项目上6至7年,但投资生物医药是需要时间的。」
聚合投行精英 以科技提升效率
李朝幸博士于深圳创新创业大赛担任评委。
目前,李博士的融资团队和行业研究团队共有6人,处理的都是生物医药投融资业务。李博士说:「我们融资团队也可以做投资业务,因此我们招募人才的标准是以投行的标准,每个人都可以独当一面完成项目的整体交易流程。」
李博士正在建立一个员工管理平台,他说:「我们需要根据生物医药的产业属性建立项目的进度管理,如果管理不好,项目就难以推进。因此,我们搭建了员工KPI4和客户管理系统。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当中包括时间管理、会议管理、项目管理等。过去我们6个人可以同时推进10个项目,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就可以同时高效地、有组织地推进30个项目,管理会越来越完善。目前我们6个人已达工作量极限,必须要通过优化体系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深圳重视科研人才
李博士通过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回国创业,他如何评价深圳的创业氛围呢?他表示:「深圳对海归博士有『孔雀计划』的补助政策,合资格的回流人才能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待遇政策,令大家在创业时有基本保障,不存在太多后顾之忧。再加上深圳各个区域额外还有各自的补贴,对于回国创业的科技人才非常友好。」
李博士说:「与北京、上海、苏州、成都这些生物医药先行区域相比,深圳起步晚一点,但是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深圳又有超越那些先行区域的地方。有些非常创新的企业,在北京、上海是看不到的,只有深圳有。我的朋友们很多都从北京、上海跑来深圳创业了,因为深圳政府、投资机构、产业方等各个领域都把每个创业者当宝贝一样供著。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我们明显感到深圳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是最强的;而且北京、上海的人才已经很多,在那些城市创业未必会有在深圳的优势。深圳这几年广泛吸纳人才,营造了非常好的创业氛围,政府给创业者提供各种补贴,这是一种软性优势。」
创业成功的因素包括多方面,例如创业文化、创业环境、企业家精神等。但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李博士说:「我是深圳坪山区海归协会的理事,时任坪山区委书记陶永欣先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从头参与到尾真心实意地给予支持,与我们平等地交流。现在他已经是深圳市政府副市长,还是很关心坪山区的建设发展。坪山区海归协会成立一周年大会,他依然来参加,听取大家的想法和建议,以便他协调深圳市各个政府机构协同和帮助大家。这是深圳市最核心的优势,对创业者的政策倾斜很明显。」
香港独具优势 期待更好融合
谈到香港的创业生态,李博士认为香港当前以金融产业为主,加上土地不足,限制了产业多样化发展。因此香港与深圳应更好融合,协同发展互补不足。他说:「生物医药领域方面,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等的学术科研做得不错。同时,香港很多大学已经在深圳建立了各自的学术中心,医疗领域也有合作。例如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浸大深圳研究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其实,深圳和香港可以很好地分工合作:深圳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制造业等全产业链,而香港更专注在国际金融、教育科研、文化等领域。新加坡虽然也是弹丸之地,但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得非常好。因为新加坡大学科学研究做得好,有很多生物医药公司总部在新加坡,但产业化部分是在美国、欧洲。香港可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来发展金融以外的其他产业,就像澳门借助珠海横琴一样,采用『飞地孵化』的模式—即公司注册在香港,但是运营在深圳,这样香港可以借助自己的资金优势赋能其他产业发展。」
李博士也谈到一些深港融合的障碍,他表示:「内地创业者去香港时需要办理通关证,这仍是一道无形的门槛,限制了大家自由流动。在医药领域,香港与内地的法例法规不同,需要分别做申请手续,增加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相比深圳,他认为香港的创业氛围较冷清。李博士说:「香港人才很多,但却未必具备创业家精神。虽然香港的大学科研做得好,但是技术转化是需要企业家精神的。而这种科技创业文化,在内地如火如荼,在香港则比较冷清。」
中央政府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发展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而2021年的施政报告中,香港政府将会预留多幅土地作创科发展之用。例如河套地区,港深创科园与落马洲/新田一带地方,将会整合为新田科技城,当中与创科相关的土地估计约有240公顷。新田科技城联同深圳科创园区组成占地约540公顷的深港科创合作区,可集港深两地优势汇聚海内外人才,成为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引擎。相信未来深港在创新科技的发展,会有更大的融合空间。
备注 1:以上文章源自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与汇丰合作的调研项目:《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初创生态》。
备注 2:受访者在深度访谈所发表之言论只为其个人意见,并不代表香港贸易发展局或汇丰之立场。香港贸易发展局或汇丰对受访者言论内容之准确性、完整性及适时性概不负责,若因上述内容产生或引致任何损失,香港贸易发展局或汇丰亦毋须负上责任。
1 LP – Limited Partner,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人。
2 退老股是指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新股时,公司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以公开发行方式一并向投资者发售的行为。
3 二级市场是指买卖上市公司股票的资本市场。
4 KPI: Key Performance Index - 衡量一个管理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指标。
- 金融及投资
- 医疗用品及医药
- 医疗及保健服务
- 香港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