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虚拟杰作:数字艺术崭露锋芒
2021年9月29日
陈永健
在新冠疫情期间,科技成为不少人的救星,艺术行业也不例外。这次全球卫生危机使人们不得不保持距离,减少社交接触。因此,不少艺术工作者,例如画家、建筑师、雕塑家、作家、作曲家、表演者和电影制作人等,都比过往更频繁地进行视像直播,一则为留守家中的观众打气,二则与收藏家保持联系。他们的合作伙伴,包括画廊、文化机构、经纪商和拍卖行等,在疫情期间也纷纷转用创新的方式,保持业务如常营运。
与许多行业一样,艺术界也加快步伐为推行数字化作好准备。许多艺术工作者、交易商、拍卖商和收藏家都把重点转移到发掘新的艺术品销售平台和机制上,以数字化方式展示实物资产,而不是四出奔走,与装裱师、修复师、印刷商、策展人、摄影师、运输公司和画廊东主等接洽。艺术界原本感到陌生的术语,例如区块链、加密货币、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sed finance,简称DeFi)和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s,简称NFT)等,也逐渐在业内流行起来。
广义来说,任何利用数字科技作为创作或展示过程一部分的艺术作品或实践形式,都可以界定为数字艺术。今时今日,随著数字科技的进步,以这种方式创作出来的艺术品,也可以使用NFT或是以区块链[1]为基础的数字资产来进行买卖、储存和交易。这些数字资产既是一种加密货币也是一种艺术或文化,因此可以保存价值。每个NFT都是独一无二而且无法复制的,换言之,某人以NFT形式购入的艺术品,虽然其他人可能也拥有其图像,但是他们都不是原作的所有者。
现在越来越多艺术家、画廊和收藏家接受人们以比特币、以太坊(Ethereum)及其他类型的加密货币,或是去中心化应用程式(Dapps [2])去进行艺术品交易。迈克.温克尔曼(Mike Winkelmann)的作品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位富传奇色彩的平面设计师化名Beeple,自2007年5月1日起每天发布一张数字插画。他把这些年来累积的5,000张作品制成一幅拼贴画,在一次拍卖活动中以高价拍出,因此声名大噪。
DappRadar是全球领先的Dapp追踪、发现、分析和分发平台。该网站取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15日,十大领先NFT交易市场的交易额达到28亿美元,交易者超过140 万人。
资料来源:DappRadar
OpenSea的交易额最高,达到7.7亿美元;其次是NBA Top Shot,达6.32亿美元。这两个交易市场占交易总额接近一半份额。在十大交易市场中,AtomicMarket的交易者最多,共有 567,771人,而NBA Top Shot则以414,877人排第二位。在十大交易市场的140万名交易者中,这两个平台合计约占70%。
为了解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为何迅速渗透到全球艺术市场的每个角落,以及香港作为强大的区块链枢纽应如何作好准备在未来的数字艺术市场发挥关键作用,香港贸发局环球市场首席经济师陈永健专访了苏富比(Sotheby’s)亚洲区商务营运董事总经理楼伯礼(Robert Sleigh)。苏富比是全球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国际知名艺术品拍卖行,这次访问有助业界了解科技尤其是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将如何彻底改变全球艺术市场,以及为世界各地知名及新晋艺术家打开一扇新窗户,把他们的创作变成可以出售并带来利润的私有财产,而非公共物品。
苏富比亚洲区商务营运董事总经理楼伯礼(Robert Sleigh)。
陈:什么是数字艺术、加密艺术或新媒体艺术?这类艺术有多受市场上的艺术家、收藏家和投资者欢迎?在估价、升值、储存、交付、推广、拍卖和收藏等方面,这类艺术有多成熟?苏富比如何参与加密艺术生态系统?苏富比如何与热门的加密艺术交易市场及艺术家合作?有报道指,加密艺术平均每年升值约7%,以这样的往绩来看,您认为加密艺术是否高净值人士分散投资的理想工具?
楼:在数字艺术领域,去中心化应用程式的最新发展就是加密艺术。数字艺术虽然不是全新事物,却从未以这种加密形式,在网上以可持续或可验证的方式创建。以NFT形式销售数字艺术,对数字艺术创作者来说好处甚多,包括可以验证拥有权、可以认证作品来源、可以证明稀缺性、创作者与收藏家之间可以建立直接的关系,以及毋须许可也能在二级市场买卖等。
苏富比在NFT生态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担任类似策展人的角色,为NFT艺术市场带来更多细微差别,使受众更多样化。我们认为,现时的NFT只不过是加密艺术家发挥巨大创造力的起点。无论是旧有的NFT,还是极具创意的新NFT,它们的价值都会被发掘出来。这种情况从2021年6月我们与伦敦的加密/NFT艺术先锋罗伯特・爱丽丝(Robert Alice)联合策划的Natively Digital网上专场拍卖可见一斑。那是我们第一项NFT群展,网罗众多在加密领域工作并崭露头角的艺术家,展出迄今为止最具重要历史意义的加密艺术作品。这次拍卖活动展示了我们对这些作品和艺术家的看法。
Natively Digital:NFT网上专场拍卖展示来自四大洲的新锐及资深加密艺术家作品。
2021年4月,我们为匿名数字艺术家Pak的作品进行为期3天的历史性拍卖。这不仅是苏富比首次举行的NFT拍卖,也是我们与NFT和相关持份者建立关系的里程碑。该系列名为「The Fungible」,其中一些作品堪称拍卖史上最有价值的数字艺术品。
毫无疑问,NFT、加密艺术或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艺术资产,都是本世纪极具开创性的艺术突破。NFT于去年底初登全球舞台,迅即打响名堂,短短数月便从新兴的创意社群走进艺术和媒体主流。疫情期间,随著人们日益接受数字科技和网上生活,NFT将会继续重新界定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在拍卖市场,数字科技应用渐广,NFT显然是脱颖而出的新星。我们也看到,各种拍卖活动越来越多采用加密货币。最近,我们拍卖了市场上第二大梨形钻石。这颗重101.38卡的D色无瑕梨形钻石名为「密匙10138」(The Key 10138),由一位匿名收藏家以9,510万港元(1,230万美元)购得,是史上首枚在拍卖会上以加密货币支付的钻石拍品。凡此种种显示区块链技术,包括加密货币和NFT,可以引起高净值人士和收藏家的兴趣,成为分散投资的一个资产类别。我们认为这个领域的前景没有多少障碍,并准备进一步探索个中机遇。
陈:区块链技术现在日渐流行,但是在这种技术出现之前,数字领域的原创所有权、稀缺性和独特性其实有点难以确定。今天,在验证特定数字资产的真实性、原创性、独特性和所有权等方面,区块链技术有助降低相关成本和复杂程度。数字艺术家究竟如何利用这种技术来建立并维持创意业务,以创造收入?他们是否要使用区块链技术来进行创作,或是实践「加密艺术创作」(crypto-arting)?又或者区块链技术是否只涉及价值链的交易部分,或是为来源验证而进行铸造(minting)的部分,情况就像美术家从事实体艺术创作那样?数字艺术家应在何时把作品铸成NFT,将其代币化,或在网络专场出售或拍卖?此举须支付矿工费(gas fee),而这项费用会按照运算需求而随时改变,那么数字艺术家应该在作品出售之前还是之后铸造NFT?
楼:区块链技术归根结柢是一种数据库技术。NFT,尤其是目前形式的NFT,可以在任何媒体或内容中创建。该内容可能是艺术品本身,代表完全「加密原生」的资产;也可能是实体艺术品的可验证所有权和来源。换言之,NFT可以是一项契约。
对收藏家来说,NFT的其中一项价值在于能够验证作品的稀缺性(例如艺术家究竟创作了两件还是2,000件同样的作品?),并且证明其来源(究竟该NFT是否真的来自艺术家的加密钱包,还是曾经由某位名人拥有?)。此举还有保护作用(NFT有否进行编程,会随著时间过去而改变吗?)。把资产放在区块链上,公众人士便能自行查核有关资料,不用单单听信艺术家或卖家之言。
人们开始购入NFT,又或创建 NFT以供出售时,须有一个数字钱包,与NFT或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相连,以便以加密货币的形式,处理出价、数字艺术品上市的矿工费和收益等。据我们所见,大多数艺术家会在出售艺术品之前把它们铸成NFT。在某些情况下,若艺术家在OpenSea等毋须许可的平台上拍卖NFT,就必须在出售艺术品之前进行铸造。
陈:到目前为止,NFT拍卖的最高纪录是一项价值超过6,900万美元、使用以太坊代币(或称以太币、ETH或1Ξ)支付的交易。这些交易如何进行?买家、投资者或收藏家是否要先通过MetaMask或Fortmatic设置加密钱包,并在拍卖出价之前,于eToro、Gemini或Coinbase等交易所购买以太币等加密货币?加密货币的价格每分钟都在变动,正如比特币的价格向来相当波动一样。如果仅使用加密货币,加密艺术品的买卖会否变得异常投机?
楼:买卖NFT有很多途径。苏富比所有数字作品或实体作品的拍卖,无论是现场还是网上专场拍卖,均以法定货币进行成交,最常见的是美元或拍卖所在地的当地货币。若卖方在拍卖中接受加密货币,买方可选择以加密货币支付。如果买家希望以加密货币支付,就必须支付相当于法定承诺的全部金额。
举例来说,在最近的Natively Digital、This Changed Everything和Heir to the Throne等拍卖中,我们的运作方式便类似非NFT的网上拍卖。竞投者以美元出价,假若胜出竞投者愿意,便可以选择用加密货币支付。举例来说,如果买家愿意,我们会使用Coinbase Commerce来接受加密货币。
在拍卖过程中,不管加密货币如何波动,竞投胜出者必须支付相当于法定承诺的全部金额。从这个意义来说,接受加密货币与接受其他外币没有什么分别。
最近「密匙10138」钻石的拍卖就是范例。这颗101卡的钻石以1,230万美元售出,该位匿名买家选择以加密货币支付。我们认为,即使拍品是实物,这次拍卖也是业界采用加密货币的重要里程碑。
陈:除出处认证的优势外,创作并销售加密艺术还有什么好处?您认为会否最终杜绝抄袭、版权纠纷和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NFT会否促进数字艺术与实体艺术之间,从线上到线下(O2O)的跨越,就像Mike Winkelmann所做那样,销售的作品包含实体代币和在区块链上的NFT?客观地说,您认为哪类资产会迅速获得 NFT社群的关注?
楼:NFT的一大优势就是为艺术家创造机会,以更直接的方式将其作品货币化。NFT创造数字稀缺性,为数字艺术开辟新的保值方式,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便于销售作品的新渠道。
从美术品以外的各种使用案例可见,NFT可用来证明实物的所有权。NFT作为实体艺术品的数字延伸或数字版本,已引起越来越多艺术家注意,促使他们探索这个有趣的概念。在奢侈品和体育纪念品等范畴,也有一些特别有趣的NFT使用案例。有些大受欢迎的球会和体育组织已推出数字收藏品,作为吸引「粉丝」参与的一种新手法。可以说,这个市场越来越适应NFT的使用。
NFT还可代表某人曾经参与或融入某个独特时刻。例如,在苏富比首次策划的NFT网上专场拍卖Natively Digital中,我们向所有参与的艺术家赠送了独特的NFT。因此,NFT不仅适用于数字艺术以及作为实体艺术品的数字延伸,还可以代表实际经历或生活体验。这是另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NFT使用案例,我们认为不同行业会对此进行更多探索。
陈:区块链技术涉及大量运算,须消耗不少能源,目前的模式对环境相当有害。业界有否努力使区块链走上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太坊2.0的情况如何?苏富比如何与价值链的其他持份者合作,以达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楼:Natively Digital网上专场拍卖是我们在Sothebys.com举办的首次NFT拍卖。我们承诺与一家采用区块链的碳补偿(Carbon Offset)平台Regen Network进行碳补偿研究,以准确补偿拍卖活动所产生的铸造及交易成本。
在Natively Digital之前,我们曾与Nifty Gateway合作,与艺术家Pak举办The Fungible Collection拍卖,当时 Nifty Gateway刚刚宣布将通过碳补偿来实现负碳排放的计划。
苏富比首次NFT拍卖活动:The Fungible Collection。
可以说,整个NFT社群都在认真对待这个课题,我们正积极地与合作伙伴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以太坊网络的开源管理机构以太坊基金会表示,铸造NFT不会直接增加以太坊的能源消耗或碳足迹。在能源耗用方面,铸造1枚 NFT或100万枚NFT的分别不大,原因是现时以太坊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与挖矿有关。可是,在每个已开挖的区块内发生的事情并不重要,当中可以是一枚NFT、一项去中心化的金融交易,又或是一份法律文件。
整个NFT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运作,是因为以太坊是去中心化而且安全,即是说在进行交易时,毋须把NFT交给可以随意施行其规则的第三方托管,而且没有人可以窃取他人的NFT。现时,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区块链都是能源密集,原因是它们需要大量能源去保持这些特质。
日后,当以太坊升级到更节能的Eth2网络,其碳足迹将减少99.98%,比现时许多行业更节能。Eth2的耗能水平为17.4千瓦时,相比之下,Visa等环球服务需要149千瓦时的能源来处理100,000宗交易。这方面还没有考虑到与Eth2相关的多项优化工作。将来利用Eth2网络处理100,000宗交易,可能只需0.167千瓦时的能源。]
陈:您认为香港在发展和推广加密艺术方面有何优势?香港应如何为加密艺术时代作好准备?
楼:我们在香港举行的当代艺术拍卖会,每次都吸引到不少新晋收藏家和年轻人群。在我们眼中,NFT是当代艺术运动的推手,具有庞大潜力吸引这个持续增长的收藏家群体,他们是数字原生代(digital native),对新形式的数字艺术深感兴趣。
在苏富比,我们的当代艺术专家Max Moore从今年夏天开始派驻香港,对此我们十分高兴。他曾负责我们与数字创作者Pak合作的首次NFT拍卖,将在香港继续拓展数字艺术销售业务,并探索新的机遇。
香港作为(数字)艺术交易中心
香港具备多项优势,有利国际艺术企业经营及拓展业务,尤其是在实体资产方面。在艺术品和收藏品的进出口方面,本港拥有明显的税务优势。此外,香港奉行法治和司法独立等原则,遵守国际商法标准,使外国企业在香港营商更加方便。
毋庸置疑,香港借助强大的信息及通信科技基建,以及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正迅速崛起为强大的区块链枢纽。AAX、CryptoCom、火币(Huobi)、OKEX和TideBit等多家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蓬勃发展的比特币协会、以太坊社群、ConsenSys等区块链软件工程先锋、各种场外交易柜台,以及比特币/以太坊自动柜员机等,都在香港设立据点。
Szabotage是首批尝试NFT的香港艺术家之一,于2020年11月推出他的NFT作品。亚洲首个大型艺术科技体验展Digital Art Fair Asia (DAFA 2021),将于2021年9至10月在香港举行,Szabotage是其中一位参展的艺术家。即使全球疫情持续,本地的商业画廊仍然迅速发展,加密艺术也蓄势待发,其中新媒体艺术、NFT加密艺术和沉浸式艺术科技都是重点领域。
香港为数字化作好准备,令巴塞尔艺术展得以在2021年5月回归。艺术展于2013年在香港登场,此后每年举行,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吸引数以万计的访客进场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2020年的实体展览会因新冠疫情而取消,今年主办方卷土重来,以实体形式举办2021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同期更举行「巴塞尔艺术展:香港现场」(Art Basel Live)数字活动,展示来自23个国家及地区共104家顶尖画廊的艺术品,令整个艺术展声势更壮。
最近一些令人鼓舞的发展还有:香港晋峰足球会与香港数码港科技初创公司OliveX签订协议,在今年稍后的球季拍卖多套限量版收藏品。从亚洲电视(香港历史最悠久的电视广播公司)分拆出来的电视制作公司AMM Global,也宣布与英国的Phoenix Waters Productions以及香港的资产管理公司YG Capital合作,于明年推出亚洲首部NFT剧集《Crypto Keepers》。
香港超级联赛晋峰足球会:亚洲首支推出NFT的足球队。
NTF在加密货币领域日益重要,为艺术家和粉丝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去产生及拥有独特的艺术收藏品。举例来说,由香港漫画大师黄玉郎创作,于1980年代首次出版的著名香港漫画系列《如来神掌》第一集,最近便在台北的NFT交易市场上售出。
《如来神掌》是80、90年代香港四大漫画系列之一,现已成为NFT限量收藏品。
[1] 区块链是永久储存在众多电脑内的去中心化数据分类账。交易纪录储存在一系列的区块中,形成一个带有时间标记而且不可改变的链条,因此数据无法更改。
[2] Dapps是一些数码应用程式或程序,在公共、开源、去中心化的环境中,于区块链或P2P(个人对个人)电脑网络上存在及运行,不受任何单一机构控制和干扰。
- 科技
- 金融及投资
- 香港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