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市场致胜之道:体育用品普及化
专访迪卡侬香港市场部总监林欣乔(Matthew Lam)
2021年5月17日
新冠疫情下,不少行业于2020年出现自全球金融危机后的首次萎缩,其中包括体育用品业。同时,这场疫情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许多企业仍在细算去年经济活动断裂造成的损失,不过一些早悉先机、灵活应对业态转变的公司,却能提高产品销路和营业收入,其中许多是香港的运动器材和配件出口商,尤其是从事露营用品、钓鱼用具、单车装备及帆船用品等领域的业者。2020年,这些产品的出口合计增长达7%。
疫情爆发及随之而来的出行限制,使在家工作和学习成为新常态,同时也令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当局实施社交距离和疫情防控措施后,民众未能前往体育场馆和健身中心,在这情况下,不少人改为在家锻炼及进行个人户外运动。
资料来源:《2021年全球体育用品业报告》(The Global Sporting Goods Industry Report 2021),麦肯锡与世界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联合发布
由于社交活动减少,加上许多大型体育活动取消或延迟,因此健身爱好者有较多时间可以尝试新的训练方法。有些人参加录制或直播的虚拟健身课堂,或者在家中设立有智能设备的健身房,例如互动健身单车、嵌入传感器的拳击手套、触屏显示跑步机和人工智能(AI)驱动的智能镜子等。这些习惯的改变让不少新兴品牌和科技公司受惠。
为了解体育用品业如何适应时势,向前发展,以及在这股健身热潮下,欧洲首屈一指的体育用品零售商如何在香港拓展业务,香港贸发局环球市场助理首席经济师陈永健专访了迪卡侬香港市场部总监林欣乔(Matthew Lam)。
迪卡侬香港市场部总监林欣乔。图片来源:苹果日报
陈:2020年爆发疫情,体育用品业的表现如何? 香港市场的情况是否较世界其他地区为佳?
林:2020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运动爱好者不得不适应新的现实状况,体育品牌、运动场馆、健身中心、体育用品制造商和零售商也是如此。去年疫情反覆,防控措施时松时紧,虽然市况曾短暂复苏,可是许多企业还是蒙受损失。
公众明显比以前更加重视健康。一些业界研究员指出,业者正在开发更多数字平台和工具。疫情下,数字健身服务的使用量大增,包括网上单车、瑜伽、普拉提、芭蕾提斯(barre)和其他锻炼课程。
体育用品的使用场地,已从大型健身中心转移到小型健身房和家居环境。例如,一些广受欢迎的网上单车课程,一次可以培训50,000多人,而一般的室内单车健身中心,通常最多容纳数十部单车。
有见定期做运动的市民与日俱增,疫情期间更有很多人参与网上课堂,因此我们决定大举投资,为供应商和顾客引进数字解决方案,确保从产品咨询、付款购买到会籍管理,都有绝佳的网上体验。
与其他国际大都会的居民一样,香港人的生活作息相当劳碌。许多人把运动和锻炼视为减压的良方。我们作为领先的体育用品零售商,当然希望顾客能去发掘感兴趣的新运动,选择优质产品,并为他们的运动器材和配件进行测试维修或升级换代。
因此,我们于2015年经网上渠道进入香港市场之后,很快便在铜锣湾和旺角购物区开设两家小型实体店。现时,我们在将军澳开设的旗舰店面积达72,000平方英尺(7,000平方米),是全港最大的体育用品店,提供70 种不同范畴的室内外运动用品,包括远足、篮球、足球、跑步、单车、网球、羽毛球、露营、滑雪、瑜伽和交叉训练等。顾客可以在店内观摩并试用他们感兴趣的体育用品,这种体验是不能从数字渠道获得的。庆幸的是,即使我们在疫情期间遇到不少困难和变数,最终还是成功在2020年开设九龙湾和中环分店。我们刚在2021年4月增设沙田和马鞍山分店,并宣布在今年夏季开设屯门分店。
迪卡侬将军澳店是全港最大的体育用品店。
迪卡侬在新冠疫情严峻的2020年开设新店,树立了重要的业务里程碑。
这些店舖采用了创新的数字技术,顾客可以在迪卡侬的手机应用程式上自动结账、在店内的电子目录查阅超过13,000种产品的资料等。店内的运动大使会热心地协助顾客,确保他们充分了解产品后才决定购买。我们的目标是提供价格相宜的优质产品,让大家都能享受运动的乐趣。
运动爱好者可以在店内的互动专区中,与运动大使谈谈他们的需要,或与志趣相投的运动爱好者分享心得,从而逐步建立成本相宜和设备齐全的家庭健身房。我们有200多个提货点,并提供免费次日送货服务。对于时间匆忙的顾客,我们还有网购店取服务,他们可以先在网上购物,1小时后到所选择的分店提货。
陈:在疫后要成功拓展业务,最重要的因素是甚么?迪卡侬有甚么王牌?
林:体育用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必须与时俱进,保持吸引力。为此,企业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时,都要以体育为核心。在迪卡侬,我们与由运动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组成的团队合作。这样有助于确保我们的产品是由内行人制作,适合不同年龄、背景和技术水平的运动爱好者。
我们采用整合业务模式,涵盖产品设计、生产、物流以至分销等各个方面,当中研发团队发挥了关键作用。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对花钱更加审慎,我们便与全球供应商合作建立自家品牌,为顾客提供价格更实惠的产品,这点十分重要。
自疫情爆发以来,新旧顾客都逐渐习惯转向网上购物。我们发现整体销售额有所增长,但实体店的客流量却在下降。顾客的购买行为日益成熟和复杂,在这次全球卫生危机之前就已出现这些趋势。
有些顾客会从不同来源收集大量资料,然后才作出购买决定。我们重视顾客在线上和线下的整体体验,因此采用全渠道的模式。我们的目标是,无论顾客是使用智能手机在网上购物,还是在实体店线下购物,我们都能提供顺畅无阻的服务,包括实时顾客反馈、用户评论和存货管理分析等。
最重要的是,随著网购渗透率提高,数字化发展将继续成为我们以至整个体育用品业的策略重点。让我们感到乐观的是,在香港以至世界各地的客户、合作伙伴和同业不仅能够适应这些转变,更能把握时机发展壮大。
陈:疫情期间,哪些体育用品系列最有可为?
林:本港爆发多次群组感染后,许多场所都加强防控措施,其中包括体育场馆和健身中心。在公共场所,大家也必须佩戴口罩。这些限制使在家锻炼和个人户外运动蔚然成风。
现在,最受欢迎的产品系列是家用健身器材,以及露营和行山设备。这些用品包括健身弹力带、瑜伽垫、健腹轮、背包、行山鞋、露营枕头和睡袋等。人们对创新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例如长短两穿运动裤、反光露营帐篷、便携羽毛球网和充气龙门等。
快开式露营帐篷。
充气龙门。
长短两穿运动裤。
便携羽毛球网。
这些新颖产品的幕后功臣,就是我们在法国北部里尔(Lille)总部(内部员工暱称为「校园」)SportsLab的科学家团队,他们是 3D体型分析、热生理学和动态、行为和感官科学方面的专家,努力不懈地设计和测试产品。
- 运动用品
- 香港
- 西欧
- 香港
-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