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覆盖沪苏浙等地
2021年3月11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月22日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发改地区 [2021] 249号),以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著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著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著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著力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能力,以高水平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包括上海虹桥商务区及所在的长宁区、嘉定区、闵行区的其他区域,以及松江区、金山区,江苏省苏州市的昆山市、太仓市、相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浙江省嘉兴市的南湖区、平湖市、海盐县和海宁市。《方案》提出,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全面建成,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面积为151平方公里,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为突出虹桥商务区核心地位,方案明确了差异化的政策实施范围。「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其中,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重点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
《方案》围绕若干重点领域,明确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具体路径和政策举措。包括:
- 建设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依托虹桥商务区推动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持续深化长三角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 构建国际会展之都的重要承载区
- 建设富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 构筑总部经济集聚升级新高地
- 厚植国际人才优势
- 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
- 构建高端资源配置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平台作用,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要素出入境集散地,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更加高效便捷流动,全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 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高水平打造虹桥国际经济论坛
- 创新发展新型国际贸易
- 集聚高能级贸易平台和主体
- 促进金融与贸易深度融合
- 强化国际贸易产业支撑
- 全面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水平:完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连通浦东国际机场和长三角全域的轨道交通体系,建立以虹桥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作机制,拓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港口集疏运功能,打造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门户。
- 强化国际航空运输服务功能
- 共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
- 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
- 显著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加强服务长三角的功能平台建设,推动要素交互融通,促进公共资源普惠共享,为长三角走向国际提供商务、贸易、交通等领域的高端服务。
- 强化服务长三角的功能
- 扩大联通国际的服务效能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