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内地与东盟的经济联系:香港的服务枢纽定位
2020年11月17日
香港多年来一直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商业和贸易中心。本港有9,000多家外国公司,当中很多都在港建立各项策略功能,包括销售、营运、研发、分销、地区总部及企业财政中心等。香港的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中国内地及东盟各国之间,随著内地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日趋频繁,本港正是十分适合发展成为核心商务平台。同时,香港也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有能力提供金融、法律等各种各样的专业服务,支援企业发展跨区域业务。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早前进行一项调查1,请受访者就他们的内地与东盟业务,评价香港在提供所需专业服务方面的表现。整体而言,受访者大致满意香港的金融及法律服务,认为本港的市场发展成熟、覆盖全面,且提供的服务也非常多元化。不过,受访者对本港培育初创企业的能力略感失望,而政府的支持及激励措施不足是主因。
享誉全球的金融平台
香港是国际著名的顶尖金融中心。虽然现时环球经济正面对严峻挑战,但香港仍是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招股中心,且截至2019年底,本港的私募基金管理资产总值也排名亚洲第二。是次调查聚焦内地与东盟业务,受访者要对香港作为金融平台的表现评分。评分设定为1至5分,1分代表最不满意,5分代表最满意。虽然大部分受访者认同在港营运的成本不菲,但他们都对区内业务在港获得的金融服务整体质量感到满意,平均得分为3.9 (满分为5)。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香港的金融市场成熟全面,令人印象至深。具体而言,商家可在港参与国际金融市场(4.24),而本港也云集众多国际金融机构(4.21),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4.12)。一位国际顾问公司合伙人在访谈中赞赏香港,指本港拥有「大量创业投资及私募基金」,是绝佳的集资地。
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蓬勃,无疑是另一项独特优势,也是本港较区内其他金融中心更为突出的地方。香港的人民币清算和结算(3.9)高效可靠,金融产品及银行服务种类繁多,提供大量的人民币融资及投资机会(3.77)。
SHOPLINE总经理韦百涛说:「香港在培育区内电子商务初创企业方面具备良好基础,例如融资平台、人才及文化等。」SHOPLINE特别运用香港作为融资平台,支持其在亚洲其他市场的发展,以尝试建立海外业务。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平台的表现 |
评分 | |
整体评分 |
3.90 | |
金融基建 |
资金自由流动和开放的投资体系 |
4.09 |
明确且与时俱进的金融监管 |
3.84 | |
税务激励 |
3.73 | |
金融和专业服务人才的供应 |
3.97 | |
金融市场成熟度 |
紧密联系国际金融市场 |
4.24 |
国际金融机构集聚 |
4.21 | |
多元化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 |
4.12 | |
市场流动性 |
4.09 | |
融资便利性(例如首次公开招股) |
4.02 | |
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
人民币清算和结算 |
3.90 |
多元化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和银行服务 |
3.77 | |
市场动态 |
金融科技发展和创新 |
3.28 |
香港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的角色 |
3.49 | |
注:受访者就各项因素评分,1分代表最不满意,5分代表最满意。 资料来源:香港贸发局调查 |
不过,考虑到「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策略持续推进所带来的机遇日增,以及区内其他金融中心构成的激烈竞争,受访者认为香港的金融市场必须赶上区内发展。
在深入访谈中,受访者建议香港与内地及东盟有关部门商讨,为跨境资金流动开通更多渠道。例如,香港与内地若能互相开放客户群,将有助香港的金融服务供应商进一步深入国内市场。东盟市场方面,香港可透过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及其他聚焦金融领域的协定,加强与区内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
同时,受访者也期望大湾区及东盟的金融行业监管规例可进一步协调和融合。他们认为,在区内建立畅通的银行体验将尤其重要,包括可轻松开立及操作银行账户,以及标准的合规规定,例如跨境的「认识你的客户」(KYC)程序。
最后,受访者指出,科技进步料将为金融业带来重大变革。香港应优化资源,推动本地的金融科技应用,以强化作为首选金融服务供应地的优势。香港若可建立一个健全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从早期初创企业、国际科技公司以至公营机构都包含其中,不但可做好准备,继续发挥向来擅长的前线服务职能,更可建立原型开发等制造业实力。
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服务
对于经营跨境业务的公司而言,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存在差异,法律问题往往尤其棘手。香港的法律专业人士不仅熟悉本地法律制度,对其他普通法司法管辖区同样甚为瞭解,在提供国际法律意见方面经验丰富。正因如此,对于较不熟悉外国法制、贸易结构及商业规则的内地企业来说,香港是解决问题的好帮手。另外,香港的法律从业员可以中英双语沟通,内地客户与他们合作,在时间及成本方面都更具效率。
故此,香港十分适合作为内地与东盟业务的法律服务平台,是次调查中的平均得分为3.79 (满分为5)。其中,受访者特别欣赏本港雄厚的法律专业人士及人才库(4.02分)。全球百大律师事务所中,超过一半在港设有办事处。区内一家著名金融机构的执行董事谈及其亲身经验:「香港云集世界各地的律师,其法律服务业可为客户提供周全的解决方案。」
受访者也认为,香港的法律制度发展成熟,可为他们处理跨境法律问题,其优势在于一贯良好的法律公正(3.97分)、针对法律人士专业性的有效管理(3.96分),以及多元化法律服务(3.93分)。一家顶尖金融机构的董事表示,香港是「中国及东盟各方解决商业争端的首选地点,因为其法律制度的公信力高,调解、仲裁及裁判服务具成本效益,且高效可靠」。
Essendant总经理Eddy Wong指出,香港拥有高透明度的法律及税务制度,是个十分出色的核心商务平台。他说:「香港和区内很多其他城市的不同之处,是其深深明白程序合规的重要,商业流程极为严谨,同时不会忽略出品、产品及服务的质量。」
香港作为法律服务平台的表现 |
评分 | |
整体评分 |
3.79 | |
市场环境 |
法律专业人士和人才的供应 |
4.02 |
市场动态 |
与内地和东盟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可进入当地的法律服务市场 |
3.75 |
政府支持和激励 |
3.47 | |
配合市场新需求的法律改革 |
3.46 | |
法律体系成熟度 |
稳健独立的法律体系 |
3.86 |
一贯良好的法律公正 |
3.97 | |
针对法律人士专业性的有效管理 |
3.96 | |
法律服务 |
稳健的知识产权保护 |
3.82 |
针对国际纠纷可使用的纠纷调解服务 |
3.75 | |
多元化法律服务 |
3.93 | |
针对中国内地法律提供法律建议的能力 |
3.72 | |
注:受访者就各项因素评分,1分代表最不满意,5分代表最满意。 资料来源:香港贸发局调查 |
尽管如此,很多受访者都认为,在现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香港政府的支持及激励措施(3.47)以及法律改革的步伐(3.46)均令人失望。一位受访者指出:「香港一些法例并不切合各商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尤其是当涉及新技术时」。
随著「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争端解决服务的需求预计将不断增加,受访者期望政府可鼓励及吸引内地及海外企业善用香港作为争端解决中心。其中,港府若可与相关国家部门及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将有助推广本港的法律及争端解决服务。
为进一步强化香港作为亚洲领先法律服务平台的竞争力,受访者希望本港可鼓励法律服务业使用人工智能及其他新兴科技。一家保险科技公司的行政总裁在访谈中强调:「香港的法律服务要适应不断演变的新经济模式,包括为初创企业提供创新定价选择,在使用法律科技上发挥更多创意,并在产业融合的时代里突破法律边界,为不同行业提供服务。」
初创企业培育力度仍待加强
整体而言,调查显示受访者大致满意香港为内地与东盟业务所提供的专业服务。不过,在评估一个经济体不同方面的发展潜力时,一个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是该经济体有没有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来培育初创企业。较为可惜的是,香港作为区内创业孵化平台的表现相对较差,得分为3.19(满分为5)。
受访者对初创企业面对的整体市场环境感到乐观,包括经商便利度(3.62)及可使用的私募融资渠道(3.29)。某著名初创企业协会的主席说:「香港在公共及私营领域都有大量资金来源,数量是区内之最。」另外,香港还有多家可供从事研发工作的世界级学府(3.26),能「提供卓越人才及科研设施」。
妙盈科技CEO涂鉴彧说:「香港拥有大量区内数据,并可从内地获取技术,因此在亚洲担当独特角色。」同时,本港也是拓展地区业务的理想根据地,所提供的资金来源广泛,包括政府计划、企业加速器及孵化器、众筹,以及来自全球的创业投资者和天使投资者等。
香港作为创业孵化平台的表现 |
评分 | |
整体评分 |
3.19 | |
市场环境 |
经商便利性 |
3.62 |
商业化机会 |
3.10 | |
可使用的企业加速器和孵化器 |
3.19 | |
可使用的私募融资渠道 |
3.29 | |
市场动态 |
有利于初创企业的政策和监管 |
3.13 |
政府支持和激励 |
2.92 | |
与内地科研机构的合作机会 |
3.17 | |
人才 |
可利用的尖端教育和培训设施作科研用途 |
3.26 |
培养人才的教育体制 |
3.13 | |
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 |
3.12 | |
注:受访者就各项因素评分,1分代表最不满意,5分代表最满意。 资料来源:香港贸发局调查 |
不过,受访者同时认为香港市场缺乏商业化机会(3.1),且政府支持及激励(2.92)也远远落后于市场期望。一家顶尖金融机构的行政经理于访谈中说:「要为初创企业创造可持续的发展环境,政府应推动根本变革,之后再让市场适应及运转。」受访者相信,要在香港发展强大的初创生态系统,令其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一种结合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模式极为重要。
就自上而下来说,受访者相信有效的法规及政府宣传有助提高香港的声誉。政府应制订政策方向,并为初创企业打造安全环境,让他们安心进行先导测试及营运。其中,政府应不时检讨法规,确保条文适用于新的营商模式、产品开发及流程。一家顶尖资源及能源公司的行政总裁于访谈中说:「过时的法例意味科技行业要面对更多不明朗因素。」香港若订立日落条款,便不会拖慢高度创新企业的发展步伐。
另一方面,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则需要香港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行业协会可代表业界反映诉求,并就如何按照政策方向发展提出建议。企业、大学、投资者及初创企业圈可同心协力,为初创企业及创业人士提供全方位支援,包括指导、交流及融资等。初创企业本身则可创建成功例子及包装品牌,以激发年轻创业人士挑战现状,从而为生态系统作出贡献。
一家著名汽车公司的行政经理于访谈中说:「香港有潜力成为国际创新枢纽,以及面向世界的创新门户。」的确,香港具备世界一流的专业服务,为初创企业的成长提供坚实基础。虽然目前,香港作为区内创业孵化平台的表现或许未能达到受访者的期望,但很多公司都预期政府及行业专业人士会加强合作。未来数年,香港对各阶段企业提供的支援将不断增加,可望发展成更全面的内地与东盟业务往来平台。
1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委托Deloitte Advisory (HK) Ltd. 进行调查,研究香港在中国内地及东盟的经贸往来上担当核心商务平台的竞争力。调查结合公司深入访谈及网上问卷,在2018年底至2019年初进行。
是次调查合共访问了304名于公共及私营机构任职的高级行政人员,瞭解他们运用香港作为营商平台的经验,另收回115份问卷,从六大范畴评估香港作为内地与东盟核心商务平台的优势和弱点。该些范畴包括(1)贸易;(2)供应链和物流;(3)国际金融;(4)旅游和MICE服务;(5)创业孵化;(6)法律服务。
- 法律服务
- 法律服务
- 法律服务
- 法律服务
- 法律服务
- 法律服务
- 香港
- 东盟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