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慧城市发展:出行便利与交通运输
2020年7月22日
世界各地城市正经历数字化转型,这一科技趋势被广泛称为智慧城市,正在改变我们与周围世界互动的方式。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是出行。随著城市居民不断增加,许多城市面临交通堵塞和基建超出承受能力等挑战,情况日趋严重。幸好,通过科技和创新,城市有更大机会改变现状,帮助人们以更快、更安全和更环保的方式出行。
一些改变行业的力量与科技融合,正开创出一个令人振奋的交通运输新时代 — 智慧出行时代。一般而言,智慧出行包含以数字连接方法应对当今的出行问题。这是一个可持续的城市出行概念,运用科技提供方便和整合的交通运输系统和解决方案,以解决交通运输需求所引致的环境问题。
全球趋势与发展
世界各地具前瞻性的城市已开始使用创新科技,以应对与出行有关的挑战。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可以采用智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数字服务和移动应用程式的形式,从而更有效地使用现有的交通运输系统,以及采用共享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等新的交通运输方法。
出行服务提供便利并提升市民体验
若要令各种交通运输模式畅顺无阻、效率超卓,实时数据必不可缺。可靠的实时数据对出行者、交通运输营运商和城市规划者非常有用,皆因这类数据有助改善出行体验、有效运用交通运输资源、改进未来的基础设施规划以及交通运输服务。
在香港,交通运输营运商已利用大数据和其他科技,为出行者带来更大便利。以铁路运输服务供应商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为例,乘客只须在其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式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即可获得预计行程时间、转乘站和票价等资料,有助计划行程。九巴、新巴及城巴等公共巴士公司,也在其移动应用程式及巴士站显示屏上,提供实时的预计到达时间。
交通运输服务采用非接触式付款方式。
此外,智能支付和票务服务也有助于改善用户体验,以及便利使用多模式交通运输系统。出行者使用智能卡支付交通费已是司空见惯,而且智能卡作为城市支付系统也日益获零售店采用。例子有香港的八达通、台北的悠游卡和东京的西瓜卡(Suica)等。
随著城市日趋无现金化,人们也转向使用更方便,效率更高的移动票务解决方案,。带有QR字的电子车票日渐普及,可以取代实体车票,。随著近场通讯(NFC)科技成熟,旅客出行时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和手表等电子产品及穿戴式设备,进行非接触式付款。例如,伦敦各交通运输系统,包括伦敦地铁、公共巴士、渡轮和国家铁路,均支持Apply Pay、bPay by Barclaycard、Google Pay和Samsung Pay的非接触式支付。
共享出行
在共享经济下,出现了新的城市出行方式,例如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乘和按需乘车服务,让城市充分利用闲置的交通运输资源。共享的交通运输方式或可带来环境效益,以及缓解交通堵塞、污染、停车位供不应求等社会问题。
新加坡在共享出行方面居全球领先地位。
根据《德勤城市移动出行指数2019》(Deloitte City Mobility Index 2019),新加坡在共享出行方面居全球领先地位。为减少私家车数目,该国通过提高税率,抑制国民拥有私家车的意欲,同时提供廉宜且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推动共享出行,相当成功。在新加坡,打车应用程式Grab和Gojek使用甚广,各类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经营商兴起,其成效可见一斑。
事实上,共乘是时下一种主流的共享出行服务,这个行业由许多全球和本地供应商主导。例如,Uber在超过65个国家开展业务。其他区域主要业者包括美国的Lyft、中国内地的滴滴出行、印度Ola,以及中东和北非的Careem。
交通管理和车辆停泊
传感器和物联网的进步,使监控交通的能力出现重大飞跃。现时借助先进的分析技术,可以监测车辆和行人的实时流量,以尽量减少交通堵塞,鼓励市民步行和侦测交通事故。
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的总部位于杭州。该公司在杭州建立的城市大脑系统,使用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收集车辆的位置讯息,进行实时分析,以协调交通灯号并减低市内的交通堵塞。随著城市大脑系统的推进,短短两年内杭州在全国拥堵城市中的排名由第五位跌至第57位。城市大脑系统现已在中国内地20多个城市应用。在中国以外,吉隆坡是第一个采用这个智慧出行系统的城市。
除交通堵塞外,司机要在城市内找到停车位也不容易。为改善停车体验,不少城市已采用科技,以有效管理停车位并为司机提供更多方便。在新加坡,停车场以多种方式实现数字化。樟宜机场停车场等大型停车设施已安装带有传感器的视频停车引导系统,监控停车场的实时状态。这个基于物联网的系统能够识别车牌号码、侦测车辆的所在及其进出时间。在支付方面,该国所有公共停车场和停车位已采用电子支付,取代传统的实体停车缴费卡,用户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支付短期停车费,并通过Parking.sg移动应用程式遥距延长其停车时间。
新加坡樟宜机场的智能停车引导系统。(资料来源:樟宜机场)
Parking.sg是新加坡短期停车缴费的移动应用程式。
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交通工具
电动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新选择。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目标。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电动汽车在全球迅速发展,销量大增。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接近230万辆[1]。其中超过一半(占52.8%)在中国内地制造。中国内地提供大量补贴和税收减免,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生产和使用。通过设立全面的充电设施,将电动汽车整合到智慧城市中,将大幅降低交通成本,并推进更环保和更能持续的运输方式。
城市出行的未来也可能取决于自动驾驶。越来越多城市已试验自动驾驶汽车,并且推出无人驾驶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美国自动驾驶科技公司Waymo是Alphabet公司的附属公司,于2018年12月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成功推出全球首个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在亚洲,一些城市也加快测试自动驾驶巴士。例如,中国郑州在2019年6月于开放公交线路上试运宇通客车的5G电动无人驾驶巴士,而新加坡也在圣淘沙和南洋理工大学校园进行无人驾驶巴士的公开试验。
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商机处处
随著充满活力的智慧出行服务面世,而且日趋普及,交通方式大有可能变得更高效、可持续和廉宜,充满新的发展机遇,尤以东盟各国等发展中国家为然。
近年来,东盟在交通运输上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随著城市化不断扩展,东盟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输基建和服务早已不足,除新加坡外,各市有大量人口依靠私家车通勤,导致交通堵塞。例如,在雅加达,估计上班族每年因交通堵塞而浪费的时间平均为150小时(相当于6天以上)。[2]
为解决与交通运输有关的问题,东盟城市正积极考虑引入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并提供机会让私营部门进行创新发展。这样,许多东盟以外的国家也跃跃欲试,冀能把握机遇。2019年底,韩国与东盟十国同意成立一个顾问机构,在智慧城市领域进行双边交流和参与。同月,东盟与中国发表关于合作的联合声明,旨在加强合作平台,并鼓励东盟与中国城市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因此,对香港公司来说,在东盟探讨推动智慧出行发展的合作机会,正合时宜。香港已拟备具前瞻性的智慧出行路线图,并拥有高效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市民出行方便。香港公司可以通过合作和伙伴关系,帮助东盟城市复制其智慧城市的成功经验。东盟多个城市,例如马来西亚古晋、缅甸曼德勒、菲律宾宿雾和越南岘港,都把推行数字化转型以改善市民交通运输服务列为优先事项。香港公司可以探索的一些潜在领域包括交通运输数据分析、交通安全科技及基础设施、路线计划出行服务,以及整合智能卡和支付系统。查阅有关东盟特定城市的更多信息,请按此处。
[1] EV-volumes.com
[2] INRIX 2019全球交通计分卡(INRIX 2019 Global Traffic Scorecard)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香港
- 东盟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香港
- 香港
- 东盟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