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设计业概况
2021年1月27日
概览
- 香港是区内的设计中心,设计人才多元化,创新作品层出不穷。
- 香港是亚洲潮流及时尚之都,有助本港设计业蓬勃发展。
- 香港是亚洲商贸枢纽及通往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门户,本港设计业也趋向出口主导。
- 在香港举行的设计营商周 (BODW),是亚洲一年一度的设计、创新及品牌业界旗舰活动,最近一届于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5日以跨媒体形式举行。大会透过50多场跨媒体同步直播的活动,把全球高瞻远瞩的创新达人与世界各地的参加者联系起来。同期举行的DesignInspire创意设计博览由香港贸发局主办,旨在推广香港创意实力及展示环球创新设计。
行业数据
设计业 | |
|
2019年 |
公司数目 |
6,870 |
就业人数 (不包括从事设计工作的公务员) |
18,580 |
资料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就业及空缺按季统计报告》 |
服务范围
香港设计业由产品设计、多媒体、视觉和平面设计、室内和家具设计、时装和配饰设计、珠宝设计及工业设计等多个专业组成。近年,设计管理在香港逐渐成为一门新兴行业。设计管理有助统筹设计元素含量高的项目,可以广泛应用于与时装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及室内设计有关的项目上。一般来说,室内设计及产品设计较多采用设计管理,设计师负责监督由构思到制作的整个流程。一些香港设计公司除提供核心服务外,也从事店面设计、广告及推广设计等其他设计服务。
服务提供者
2019年,按公司数目计算,香港的设计服务公司主要从事室内和家具设计(36%)以及多媒体、视觉和平面设计(占36%)等两大领域,其后是工业设计领域(13%)。同期,本港设计服务业共有18,580名雇员,较前一年增加5.6%。2018年,设计业为文化及创意产业增值逾45亿港元。
香港设计从业员组成多个专业团体,例如特许设计师协会、香港设计师协会、香港设计总会、香港室内设计师协会、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以及香港工业设计师协会等。另外,香港设计中心由香港设计师协会、特许设计师协会、香港设计总会、香港室内设计师协会及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等组织共同成立,旨在推广设计的增值功能,以及提升香港作为创新及创意中心的形象。香港设计中心对推动创新中心(InnoCentre)的发展贡献良多,每年也在香港举办设计营商周(Business of Design Week, BODW),这是亚洲每年一度的设计界旗舰盛事,也是全球重要的业界活动之一。2020年,设计营商周首次以跨媒体直播模式举行,邀得过百位极具影响力的设计精英及商业领袖,就一些有关疫后发展的主题分享灼见。同期举行的DesignInspire创意设计博览由香港贸发局主办,旨在推广香港创意实力及展示环球创新设计。
服务输出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资料,2018年,选定文化及创意产品的出口总值达6,180亿港元,占香港货品出口总值15%,其中以视听及互动媒体货品的占比最大,出口货值达4,420亿港元,其后是表演艺术及节庆货品(820亿港元)以及视觉艺术及设计货品(720亿港元)。
大部分香港设计师都有向海外机构输出服务,输出的服务内容按各个设计行业而有所不同。中国内地是本港设计服务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越来越受香港设计师重视。
近年不少内地企业积极扩展业务,部分希望采用香港设计公司的服务,重新设计包装旗下品牌,以迎合国际市场趋势及保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香港设计公司熟悉中国文化及国际市场,能为内地企业制订更全面的品牌发展策略,并提供适切的产品设计服务。
业界发展及市场前景
随著中国内地市场日益兴旺,企业对香港高档设计服务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不少跨国公司,不论规模大小,均乐于聘用香港设计师,设计迎合内地及亚洲市场的商品。香港设计师提供的服务既达到国际水平,也能兼顾中国传统和设计元素,可满足市场对优质创意服务的需求。
另一方面,多类香港轻工业产品,例如玩具、电子产品及成衣等,在国际市场均大受欢迎。香港设计师在这些行业已有相当经验,并与海外公司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明瞭海外市场的需要,凭著本身的国际识见设计产品,并协助香港公司在原件制造(OEM)的基础上,拓展原创设计(ODM)及/或原创品牌(OBM)业务。
中国市场渐趋成熟,竞争也日益激烈。越来越多内地企业抢占本土市场份额,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香港素有亚洲时尚都会及设计枢纽的美誉,许多内地企业寻求超卓设计、品牌创建及市场推广等服务时,都会首选香港。
支援业界措施
2009年6月,香港政府成立「创意香港」(CreateHK)办公室,推动本港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香港」办公室管理两项资助计划,分别是「创意智优计划」及「电影发展基金」。「创意智优计划」于2009年成立,资助范围涵盖设计相关项目及其他创意产业项目(电影除外)。该计划继2009年、2013年和2018年得到注资后,再获《2020年施政报告》拨备10亿港元,以进一步推动本港的创意产业发展,以及支援业界在全球疫情下适应新常态。
由香港设计中心管理的「设计创业培育计划」,得到「创意香港」办公室支持。这项计划旨在培育从事时装、珠宝、媒体及品牌等多个设计相关行业的新成立公司,自2005年推出至2020年9月为止,已培育约289家初创设计企业。另一方面,同样由香港设计中心管理的「时装创业培育计划」,旨在每年培育5个时装品牌,并为他们提供种子基金及专家指导等具吸引力的资助项目。自2017年以来,该计划的参与者已合共赢得8个本地奖项及8个国际奖项。
近年流行活化空置建筑物,为设计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例如,石硖尾一幢空置工厂大厦已改建为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内设艺廊及其他公用设施,举办主题展览、艺墟及手作市集等活动。该中心现为100多名艺术工作者及多个艺术团体提供工作室及陈列室。此外,位于北角的前香港皇家游艇会会所已改建为艺术空间,名为「油街实现」(Oi!),于2013年5月开幕,提供举办艺术展览、论坛以及其他艺术和创意活动的平台。
此外,中环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已改造为标志性的创意中心「元创方」(PMQ),目的是为创意产业培育设计人才、建立品牌及缔造商业合作良机。元创方于2014年6月正式开幕,至今已有百多名企业家进驻,汇聚多个领域的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由设计服务、时装、家品、饰物以至食品饮料等,不胜枚举。
南丰纱厂是最近期的活化项目,于2018年完成活化工程,改建为一个集创新、文化、创意及社区活动的地标,并由三大支柱组成。第一个支柱南丰作坊是科技与时尚初创企业及策略伙伴的培育基地,现时设有13家初创企业。第二个支柱是南丰店堂,提供本土手工餐饮及独特的购物体验。第三个支柱是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让参观者通过馆内的多元化项目,瞭解香港纺织业历史及纺织艺术。
除了活化项目之外,在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发展计划中,一幅位于西九龙填海区南端面积约40公顷的土地,将发展为综合艺术、文化及娱乐区,以促进香港的文化及艺术发展。预期西九文化区将成为艺术枢纽,包括一所重点展示现代艺术、设计和建筑的视觉文化博物馆M+,为设计师提供发挥才华的理想平台。与此同时,当局计划在深水埗设立设计及时装基地,为本地新晋设计师提供场地以进行展销等活动,并会设立设计图书馆及香港设计中心工作站,相关兴建工程预计于2023至2024年完成。
此外,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二元桥,深圳前海」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师及企业的交流平台。该创意产业园于2019年11月启用,欢迎任何类型及规模的创意业者前往发展,不论是自由工作者、原创设计师品牌、设计公司还是跨国设计集团皆可,为香港设计师及相关服务提供者缔造新机遇。
CEPA对香港设计产品和设计服务的优惠措施
自2006年1月起,中国内地已根据CEPA的优惠安排,对所有原产香港的进口货实施零关税政策。香港制造商对内地出口的货品,只要符合CEPA的原产地规则,便可申请零关税待遇。这项措施可促进本港对产品设计等高增值工序的需求。
配合香港政府促进本港创意行业发展的政策方针,CEPA补充协议七包括多项和创意产业有关的开放措施,特别值得留意的是加入「专业设计服务」这个新领域,有关条文注明,香港服务提供者可以独资形式在内地提供专业设计服务,开放措施于2011年1月生效。
根据联合国产品总分类(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专业设计服务是指产品的内部设计及美学设计,以及毋须复杂工程的产品(例如家具)的完整设计。中国的入世议定书没有具体承诺会纳入专业设计服务,因此CEPA补充协议七是超越中国的入世承诺。
香港与内地每年签署CEPA补充协议,累计已有10份,目的是持续扩大市场开放措施,进一步便利香港服务提供者。2014年,双方在 CEPA框架下签署一份子协议,即《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广东协议》),率先在广东对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2015年12月,双方再签署《服务贸易协议》,把2014年《广东协议》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地域范围扩展至内地全境。有别于补充协议以正面清单列出开放措施的做法,这两项最新的CEPA协议采用正面和负面清单的混合模式,为香港业者提供优惠准入。
《服务贸易协议》涵盖和归纳CEPA及其所有补充协议以及《广东协议》内有关服务贸易开放的承诺,已于2016年6月实施。专业设计领域的香港服务提供者获给予国民待遇,唯一在负面清单上的是印章刻制服务,即限制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内地提供印章刻制服务。
关于专业设计服务业的优惠准入详情,请参阅此网站。
- 设计服务
- 设计服务
- 设计服务
- 设计服务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