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公布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指导意见
2022年5月19日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商务咨询团队
为推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早前联合公布《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 [2022] 44号),明确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3至5家企业进入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第一梯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行业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循环再利用纤维及生物质纤维应用占比达到15%,非织造布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对行业提质增效作用明显,行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有关重点领域包括:
高品质非织造布
- 纺黏和熔喷非织造布:开发超低克重、高均匀、双组分、细旦纺黏非织造布。开发口罩用高性能熔喷非织造布,开发熔喷与其他工艺复合产品,拓展熔喷非织造布在保暖材料、擦拭制品中的应用。推广聚酯熔体直纺纺黏非织造布技术。
- 闪蒸法非织造布:加强对闪蒸纺丝成布工艺技术攻关,实现年产3,000吨级闪蒸非织造技术装备产业化,推动在医疗包装、防护用品、印刷品等产品中的应用。
- 静电纺非织造布:优化静电纺丝设备及工艺,开发高固含量(≥30%)纺丝溶液,实现静电纺丝非织造技术装备产业化,推动在个体防护用品、保暖隔热材料、防水透湿材料、电池隔膜等产品中的应用。
- 环境友好非织造布:发展全棉水刺非织造布和可冲散非织造布,实现熔喷木浆非织造布、木浆水刺非织造布技术装备产业化。研发推广聚乳酸、生物聚酯纺熔非织造布、纯水减量海岛纤维非织造布。
安全防护与应急救援用纺织品
- 个体防护装备:推动防护用品产业基地发展,开发生产可防核生化、热、机械力、静电、电弧、粉尘的防护用品。完善个体防护产品标准和检测评价能力,培育具有多品类、适应多场景、满足国内外需求的个体防护装备综合性企业。
- 生物医用防护装备:研发轻质柔软正压防护服面料,提高材料机械性能、气密性和耐化学性。研发舒适性医用防护服和医用防护口罩,开发不同功能和防护等级的口罩。
- 应急救援用纺织品:加快应急救援帐篷、耐高压输送管、高性能救援绳索及安全带、高空救援成套系统及柔性逃生通道、航空救援装具等材料及制品的研发,完善使用操作规范,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医疗健康用纺织品
- 医疗用纺织品:推动疝气补片、可吸收缝合线、人造血管、血液透析材料的临床试验和示范应用,加快止血、抗菌等功能性医用纺织材料研发应用,加强可降解材料、一体编织覆膜支架等产品研发攻关。
- 健康卫生用纺织品:加快成人失禁、防褥疮、康复用纺织品的应用推广,提升产品易护理、易清洁、抗菌抑菌等性能,加快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健康监测纺织品研发应用。
交通运输用纺织品
- 高品质内饰材料:开发隔音、吸音性能好的多层纺织材料。发展无废料生产、一体化成型工艺,减少化学黏合剂使用。加强再生材料在车用内饰件中的高值化应用。
- 轻量化材料:突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加快麻、竹纤维复合材料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支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中的推广应用。
土工建筑用纺织品
- 土工用纺织品:开发碳纤维增强土工格栅、碳玻复合土工格栅、阻燃抗静电双向拉伸土工格栅、高强超滤土工管袋等产品,发展高强粗旦聚丙烯纺黏土工布,扩大土工用纺织品在基础设施、矿山安全、环境工程、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 建筑用纺织品:研发推广碳纤维建筑补强材料。发展聚酯纺黏、粗旦双组分非织造布以及玻璃纤维加筋胎基布,提升建筑防水材料性能。开发大型场馆建设用大幅宽ETFE涂层膜材料。推广阻燃、吸音、保温、装饰非织造墙面材料。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 成衣、纺织及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