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科技引领经济转型
初创突围大湾区觅机遇
创新科技不但引领着环球经济转型,更是初创企业在市场中突围的重要元素之一。《商贸全接触》一连17期作"新动力 新出路 新机遇"系列报道,让企业把握市场发展新趋势,开创粤港澳大湾区商机。(十七之七)
2020年2月13日
香港贸易发展局华南首席代表吴文慧指出,深圳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也乐意与香港的初创企业交流及分享人才及技术,更有很多不同的平台及机遇,协助初创企业发展。
内地对软知识市场需求急增
视频短片教学平台ShowMuse以手机应用程式为基础,自2016年从香港打进内地市场,目标受众为27至33岁、刚毕业入职,甚或经理级以上的行政人员,除了教授一些在学校学不到的软知识,又会通过专业或明星导师教学,让使用者付费下载,视频内容涵盖社交、工作及生活技能,由修理手机、品酒、选茶,甚至如何去接吻。
ShowMuse创办人张龙华说最好的生意模式往往就在身边,关键是要多留意自己或朋友的需要。张龙华创业前在大型广告公司任职,发现自己不懂得社交礼仪,例如餐桌礼仪、沟通与表达技巧,很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甚至自身在职场上的发展。他笑言昔日的经济年代,对现场简报的需求不大,像他这样的中年人,长大后作汇报时往往都会很紧张。"拿着咪高峰手在震,台下的人看到,绝对影响你在你上司心中的形象,之后他还敢不敢赋予你重任,让你在客人面前做报告呢?答案很明显是不会。"张龙华又说,假如客人或合作伙伴是外国人,跟你做"Cheek Kiss"(颊吻)打招呼而你不懂得,在别人角度便是无礼貌,所以要在细节上好好装备自己。"其实颊吻有两个动作来显示礼貌:第一,脸贴脸时要90度贴在对方的脸上;第二,吻的时候要发出吻的声音。"
软知识市场在内地需求近年急剧上升。张龙华说,2016年初成立公司的时候,类似ShowMuse的平台或教学内容并不多。时至今日,随意搜寻就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甚至一些线下的品酒课程,香港经常会因为人数不足未能开班,内地却往往爆满。平台的语言,占九成是英语及粤语。数据更显示,香港及内地客户在感兴趣的课题上有明显的差异,例如内地较受欢迎的视频短片是"品酒"及"个人形象",香港就是"魔术"与"自拍"。

适应市场及环境 提升初创防守力
张龙华忆述当初自打进内地市场,因为公司实行平台模式,需要庞大的人口市场支撑营运及市值。他选择深圳的原因是其地理位置、语言、餐饮文化都和香港相近,进一步就是有优惠的配套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张龙华指,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中,有专柜让进驻的初创企业去咨询,亦有专柜提供协助企业处理成立公司的手续等服务,整体收费并不高昂且快捷便利。"我不用跑来跑去,在设立办公室一些营运上的事也能帮上忙。"张龙华指梦工场的左邻右里,都是企业间的潜在合作伙伴。"当时我们想找Marketing(公关)公司,其实是我们的邻居;我们想做VR(虚拟实境)项目,旁边的公司就是做VR,所以便合作起来了。"
目前ShowMuse的办公室在深圳主要从事技术生产,香港与广州负责市场及业务发展。张龙华说,香港创业家必须抱着在内地生活、建立生活圈子、认识朋友甚至建立家庭的心态。他更认为要在市场上生存,致胜之道是要维持比竞争对手踏前半步的优势,"由构思一个新的想法、尝试去验证概念,到真正技术生产,牵涉的是四至五个月时间,我们将它压缩到只有一个半月时间完成,当时如果只有我自己,一定做不到。"张龙华指,当时整个团队留守于公司,日以继夜工作方能在一个半月内完成工作。"幸好今次方法正确,所以才走到今天,否则可能三年前便结束了。"初创有本钱变,但亦正因为脆弱,所以适者生存。"初创是很脆弱,基本上只要大环境一变,原则上无防守能力,唯一的防守能力,就是适应市场、适应环境,所以你要经常处于一个高度戒备的状态,当感觉到环境变了,企业便要立即变,而团队要愿意跟你一起去改变。"

善用内地孵化器 全面了解营商政策
从事智能楼宇控制系统的万家智控,2013年在香港成立,三年后进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设立研发团队,把科研成果应用到香港的项目当中,然后在内地寻找当地城市的公司做销售,推销在香港成功实践的方案。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林恒一解释,因为楼控属于偏工程的行业,缺点是每一个项目来到时都要花时间替每一位用户量身订造大厦的设计规划,甚至执行一个项目需时半年至两年时间,但随着资讯科技发达,云端系统应用愈来愈广泛,便可以把公司部分产品变成标准化的系统。"只要能够上网结合到云端平台,不论是甚么地域,当增加一个新客户,所花的资源及时间相对较少,可做到更多项目。"林恒一指,该公司未来会在内地找寻更多不同地区企业作为销售方,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援,并跟进一些项目的特别需求,满足不同案例的需要。
林恒一表示,内地积极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采用资讯科技的力度已超越香港,加上内地有不少工厂负责上游工序,令智慧城市的发展成本相对低,这也是吸引初创企业到深圳发展的原因之一。惟林恒一提醒,香港初创要进军内地市场必须适应当地的营商文化,例如香港在项目投标过程中,标书、找谁负责、与顾问公司如何合作,很多流程都以文书方式清楚作记录证明,但内地仍然流行"口讲口传",有时更会出现"不同人说不同话","好多时会用微信去建立客户群来发放第一手消息,有时你要在群组中说出你的需求,便会有负责人一对一跟进你的申请。"林恒一更认为,要加快融入内地的营商圈子,便要多出席相关活动认识业界,"要多参加他们举办不同的研讨会,重点不在研讨会当日的内容,而是研讨会中,认识得到不同的政府官员及不同机构的负责人。"
林恒一寄语有意进驻内地的港商,要多了解相关政策与不同孵化器的背景。选择孵化器时,除了要考虑企业的投资背景能否在对接产业资源上提供协助,也要了解其在市场中的经验是否丰富。"有些时候大家要小心,政府有不同的基金及补贴政策,但和真正落实及让人申请或取得到,好多时的时间差可能是半年、一年甚至两年,身边有认识的朋友,有时可能想着有政策不用租金或补贴,但每每开了公司落了户,才发现这些政策未开始,或有些政策已经改变了。"

港深合作助香港初创发展
香港贸易发展局华南首席代表吴文慧说,深圳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也乐意与香港的初创企业交流及分享人才及技术,亦有好多不同的平台及机遇协助初创企业发展,"有很多税务、租金,甚至申请一些专项扶持的资金,其实这些对初创企业都很有吸引力。加上深圳是一个年青城市,民众的平均年龄只是32岁,香港初创企业可以在当地找到不同的主意,或是在意念上带来更多新的刺激,这无疑可以引发更多科研上的合作。"吴文慧又说,不少香港高校已在深圳设点,例如分校、实验室以及孵化器,有助香港的初创企业进一步发展。

内容合作伙伴: 香港商业电台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
- 科技
- 香港
- 中国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