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欧盟撑过民粹主义冲击仍须应付收入不均问题
2017年8月31日
民粹主义者鼓吹保护主义政策,主要因为感到收入不均和对全球化潜在利益有所误解所致,这已成为全球一大问题,而欧盟受到的压力更大。然而,欧盟现正着手以更具前瞻性的方针进行贸易改革。
民粹主义与收入不均
不少专家认为,民粹主义浪潮日见汹涌,与收入不均问题渐趋严重息息相关。不过,这可能与一个更令人担忧的趋势有关,即成熟经济体的收入停滞或下降,尤以欧盟为然。这个趋势开始改变人们在战后大部分时间根深蒂固的期望,就是发达国家的住户收入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
直到2014年的10年内,许多发达经济体均出现收入停滞甚至下降的情况。意大利、英国、荷兰和法国的问题尤为严重,其中超过60%的家庭在2005年至2014年期间收入没有增长。
减税和扩大政府转移支付等财政措施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在英国和荷兰,约有60%至70%的家庭即使计入减税和福利后,收入仍然停滞不前或下降。

收入停滞的程度各国大有不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受冲击的看来是低收入阶层。在整个欧元区,自经济衰退以来,收入中位数的增长全面显著平缓。收入低于中位数40%及低于60%者跌幅更大。

随着收入停滞不前,收入不均问题亦日益恶化,并对人口中最易受影响的阶层最为不利。在欧盟,平均来说,底层的10%人口只占总收入的2%至4%,而顶层的10%人口则占20%至30%。随着经济下滑,收入增长趋势往往对低收入阶层不利,因此最高10%与最低10%人口的收入比率可能进一步恶化。


全球化浪潮加上科技日新月异,在欧盟和全球各地导致大量技能和职位被取代,进一步推动民粹主义。然而,全球化的利弊往往被误解。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970年代初不到20%增至现在约一半,证明全球化对贸易有利,不应被视为出现经济问题的原因。
在创造就业方面也是如此,每10亿欧元出口估计可创造1.4万个新职位[1]。此外,欧盟进口有80%以上是欧洲经济保持竞争力和就业所需的原材料、机械设备和零部件。
欧盟率先开拓发展许多将可塑造未来的行业和技术,势必成为「第三波全球化」的赢家,而这一波全球化是以数码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事实上,随着诸如自动化等技术进步,在决定生产地点时劳工成本的重要性已不如过往,这有助制造活动回归欧洲。
例如,阿迪达斯(Adidas)在德国停产并迁厂到亚洲20多年后,现已在德国南部设立新的机械人操作工厂(Speedfactory),并计划把相关举措扩展到其他生产线(如生产德国国家足球队球衣),以及英国或法国等其他欧洲生产基地。
因此,欧盟的任务并不是打击全球化或数码化,而是以创新方式来利用其利益,确保有更包容性的增长,并减少从旧工业过渡到新知识型工业的痛苦。
以邻为壑的政策行不通但贸易法例应更具前瞻性
民粹主义往往在选举中挑起保护主义言论,以仇外或民族主义作为竞选手段,前者呼吁设立更多更高的贸易壁垒,后者则倾向减少对多边贸易谈判和国际合作的支持。传统上倡导开放全球经济的国家已开始研究遏制进口、限制移民和刺激(假如不是补贴)国内生产。但是,这些以邻为壑的政策永远不能为在全球化过程中落后的经济体提供长远的解决办法。
据估计,增加10%的贸易壁垒可能导致国民收入下降4%[2]。随之而来的是价格上升以及货品选择有限,不仅消费者会受损,贸易伙伴亦会报复,产生与预期的经济增长相反的效果。
自由贸易的本质在于创造并维持一个对所有人有利的公平竞争环境。不公平贸易行为会削弱人们对自由贸易的支持,应以具前瞻性的贸易防卫法例来处理。就欧盟而言,应修改其贸易防卫工具和贸易规则的应对方法,以反映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化。
例如,中国加入世贸议定书第15(a)(ii)条涉及价格比较,允许世贸成员在反倾销调查中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体,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可以采用非市场经济的方法来计算倾销幅度。为应对这项条款到期的问题,欧洲委员会已提出建议,修改其贸易防卫法规。
新反倾销规例的最终文本仍待进一步磋商及批准,据此,欧盟调查人员在发现「重大」市场扭曲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新增的准则,例如劳工和环境标准偏低等,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倾销幅度。欧盟新的反倾销规则不仅可以确保欧盟遵守世贸组织的义务,而且还能保护欧洲工业免受市场扭曲造成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所影响。
据估计,欧盟使用贸易防卫工具的次数远低于其他司法管辖区,只影响总进口的0.21%。欧盟的贸易防卫工具作为对抗不公平贸易的手段,预料将继续小心选择对象,并以证据为基础。这样一来,欧盟更强有力的贸易防卫规则就不会引起贸易伙伴过度反应或回归保护主义,反而成为一种透明并可预测的方式,使欧盟能够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应得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共同商业政策中专属权限条款的作用,是防止成员国对第三国采取与欧盟整体相异的立场和政策。从近期的多次选举可见,欧洲政治日益分化,可能对上述前瞻性的贸易法例改革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引发应否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的争论。不过,有效多数表决制[3]应可阻止个别成员国鼓吹的短视及民粹主义贸易政策,维护欧盟集团广泛的利益。
[1] 欧洲委员会,2017年 5月
[2] 欧洲委员会,2017年 5月
[3] 为达到有效多数,亦称「双重多数」,须符合两项条件:
1. 55%的理事会成员投赞成票(即28票中的16票);
2. 投赞成票的理事会成员所代表的成员国最少占欧盟总人口的65%。
少数否决必须至少有4个欧盟成员国支持。
- 意大利
- 英国
- 荷兰
- 法国
- 德国
- 欧盟
- 西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