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印度商机:东西部邦份营商环境比较(2)
印度西部是进入这个13亿人口市场的最佳门户
2017年5月4日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印度东部与西部的生产环境,而本部分则比较相关邦份在营商便利改革中的表现。
印度西部营商便利度领先全国
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成本并非唯一的营商考虑因素;事实上,政府政策、法规和商业文化等条件也十分重要,在作出最终投资决策前,必须小心衡量。虽然过去几年,印度大力推动营商便利改革,可是各邦实施的经济政策大不相同,因此营商环境仍然参差不一。各邦政府面对选民不同的要求,对外资企业各自采取不同方针。一些邦份亦有繁复且令人窒息的官僚制度,对外国投资者或会是严重的威胁。
营商便利改革
莫迪在担任古吉拉特州首席部长期间,主要举措之一就是进行营商便利改革。自2014年出任印度总理以来,莫迪就将这项政策扩大到整个印度。营商便利改革旨在提高印度的竞争力,增加制造业出口。
自2015年起,印度每年进行营商便利度评估,以衡量各邦的改革进度。各项改革措施均给予评分,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邦级单一窗口监管及财政优惠审批、强制性税务电子登记及申报、精简工程许可证申请手续、简化环境及劳工合规程序,以及推行司法改革以解决商业纠纷。在营商便利改革中,古吉拉特邦的排名一直处于前列;至于奥里萨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在2016年的排名仍在古吉拉特邦之后几位,但得分都显着上升。

虽然马哈拉施特拉邦在2016年营商便利度排名中落后于古吉拉特邦和奥里萨邦,但作为印度的金融及商业中心,该邦积极与大型企业洽谈投资协议,并提供特别优惠以吸引外资。此外,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基础设施完善,有利商业及制造活动(见下文)。
虽然东部各邦正加紧进行营商便利改革,不过官僚主义仍然盛行。这似乎是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东部各邦(尤以西孟加拉邦为然)需要一段时日才能改变官僚文化,并像印度西部一样藉此大获裨益。因此,投资者与东部各邦政府打交道的行政成本依然较高。
无论如何,正如上述,奥里萨邦在营商便利改革方面的排名不俗,而其首府布巴内什瓦尔(Bhubaneswar)更于2012年获世界银行评为「印度最佳营商城市」。许多人亦认为该市是印度最有前途的二线城市。
西部各邦较有营商经验
印度东部与西部各邦在政治、经济及文化遗产方面对比鲜明,因而对商业及外来投资的态度出现明显分歧。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以及旁遮普邦(Punjab)和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等其他积极的邦份,都以竞争型联邦制的方式[1],争相吸引跨国企业前来投资。西部各邦愿意在大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上对外资企业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条件。这些邦份之间已形成一种积极的竞争性协同作用,有助加快营商便利改革,并进一步改善商业环境。
文化上,古吉拉特邦人及马哈拉施特拉邦人常誉为印度的创业家,因为这两个邦有很多人擅长与外国公司做生意,经验丰富,并善于遵守国际商业标准。国际投资者在这两个邦较易找到商业文化契合的商业伙伴。例如,马哈拉施特拉邦创业发展中心就举办创业培训计划,以及其他专门针对银行、农业科技及食品加工的定期培训班。
此外,古吉拉特邦及马哈拉施特拉邦有不少印度企业集团总部,如阿达尼(Adani)、马恒达(Mahindra)、瑞来斯(Reliance)及塔塔(Tata)等,而中小企业亦为数众多。另一方面,两邦有较多的资金和商业人才,有利外商进行合资经营。这点对外资企业十分重要,因为他们在印度开展业务时,需要招揽当地商业顾问、代理商,甚至股权合作伙伴(某些行业有此规定)。
至于印度东部,当地的创业精神从来没有像现时那样强烈。西孟加拉邦的受访者不时提醒香港贸发局研究部,即使在殖民时期,当地人也渴望加入印度公务员系统当官,而不是做商人。不过,这种情况可能正在改变。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Mamata Banerjee表示,邦政府一直为创业人士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以便设立及经营企业,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向微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提供信贷的计划。邦政府亦按印度西部的做法,设立myEnterprise.wb.gov.in单一窗口,以处理所有业务申请、资料及表格。同时,还与印度管理学院加尔各答分校合作,培训西孟加拉邦官员,以了解如何教育及协助创业人士开展业务。
西孟加拉邦从未宣称是印度最方便营商的邦份。自1970年代后期起,30多年来该邦一直由共产党管治,发展受阻,即使在近期,民粹主义政府及政党仍对该邦的政策制订有重大影响力。诸如土地使用或企业投资等问题往往高度政治化,肯定对在西孟加拉邦营商带来一定风险。
香港贸发局研究部在奥里萨邦采访时得悉,与西孟加拉邦相比,在该邦营商受到的政治干预较少。然而,该邦现时只是刚刚开始加快改革步伐,以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由于发展较迟,在营商便利方面还不如西部各大邦。从下表的印度四邦外商直接投资额中,这情况可见一斑。印度西部营商环境较完善,对外商直接投资甚有吸引力。

印度西部基础设施较佳
对考虑在印度从事制造业务的海外公司来说,特别是在中央政府推行「印度制造计划」(Make In India Initiative)后,印度西部的基础设施比东部为佳。外资企业一般在经济特区经营,特区内有专门建造的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并提供税务减免以及单一窗口清关服务。古吉拉特邦及马哈拉施特拉邦已建立多个经济特区,专为众多不同行业而设,包括电子产品、资讯科技、资讯科技化服务(ITES)、服装、化学品、药品和工程产品。一些经济特区也允许经营多个产品行业。印度东部的经济特区则少得多,其中不少仅与资讯科技和资讯科技化服务业有关。下图显示上述4个邦份已投入营运的经济特区数目。



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无论是现有条件,还是未来发展,古吉拉特邦及马哈拉施特拉邦都在印度领先。印度计划建设6个国家工业走廊,而德里—孟买工业走廊是其中一个试点项目[2],全长约1,500公里,贯穿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是印度最雄心勃勃的基建项目,预计总投资额达1,000亿美元,包括24个投资区和8个工业城市。古吉拉特邦的艾哈迈达巴德-托莱拉(Ahmedabad-Dholera)特别投资区,以及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申达-毕肯(Shendra-Bidkin)工业区及蒂基港(Dighi Port)工业区正在发展。相比之下,印度东部的阿姆利则(Amritsar)-加尔各答工业走廊项目进展较缓,投资约150亿美元,规模远小于德里-孟买工业走廊。



印度公用设施的发展一直是重大挑战。印度东部急需改造升级公用设施,以支持该区进一步的经济发展。由于能源不足,奥里萨等东部各邦仍偶尔发生停电事故。
印度东部不乏机遇与挑战
本文对印度东部与西部4个邦份的营商环境及基础设施情况作出概括介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营商环境充满挑战,但商业前景仍有可期之处。正如香港贸发局研究部在印度东部访问的许多古吉拉特邦及马哈拉施特拉邦商人指出,尽管有上述挑战及困难,当地的营商生态给予他们在印度西部所没有的机遇及回报,主要原因是东部各邦整体竞争程度不及较发达的西部各邦那么激烈。
[1] 其他计划中的工业走廊包括清奈(Chennai)-班加罗尔(Bangalore)工业走廊、维萨格(Vizag)-清奈工业走廊、班加罗尔-孟买经济走廊和阿姆利则(Amritsar)-加尔各答工业走廊。
[2] 在印度,竞争型联邦制这个概念是指:中央政府与各邦竞争,而各邦之间亦相互竞争,藉此共同努力推动国家发展。各邦在多个领域争相提供各种服务并吸引投资。
- 建造服务
- 印度
- 其他亚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