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关特殊监管区探索选择性征收关税
2016年10月25日
发展多年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迎来多项调整,包括区域布局、区域功能等。这是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10月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由国务院批准,在中国关境内实施税收等优惠政策,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多元化业务,由海关实施监管的特定区域。在国外一般被称为自由贸易园区。目前,中国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29个,正在办理的有12个,待办的50多个。除青海、西藏外,中国其他省区市均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下一步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海关总署拟整合优化区栏位型别和数量。
「现在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工业园区六种类型,今后,原则上统称为综合保税区,这是方向。」孙毅彪说,海关总署最近正在进行整合。
同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分布将有效对接国家战略。据介绍,近年来,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在不断优化。
海关的资料显示,在三大战略省区市区域,共有海关特殊监管区116个,占总数的89.9%。同时,新设正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倾斜。2015年以来,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新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7个,占新设总数的63.6%。
孙毅彪表示,下一步,还将考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相衔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多类似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自贸园区。中国要在沿线国家的海关间实现互联互通,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便利通关措施和制度,实现国际产能合作,形成良好互动。
在调整清单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型业态发展也是下一步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重点。如在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方面,将积极探索赋予区内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内销货物选择性征收关税、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试点。
- 中国內地
- 中国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