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带一路」:新疆与中亚贸易的发展
2016年3月8日
地理上,新疆与中亚多国边境接壤,例如哈萨克、吉尔吉斯等,对外交通运输又日趋便利,使新疆的口岸成为中国沿海及中部地区,向中亚市场出口产品的通道。据新疆海关的数字,过去几年,新疆口岸的货运量在逐步上升,从2009年的2,093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4,665万吨;口岸进出货量的总值从2009年的222.9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461.4亿美元。
新疆在中国与中亚贸易担当重要角色
新疆除了发挥运输渠道的功能外,新疆也是中国产品销往中亚市场的贸易平台。虽然2015年由于中亚市场因为经济及汇率等因素引致需求转弱,但过去一段时间,新疆曾受惠于中亚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包括各种轻工产品、机电产品、加工食品等,使新疆出口业务持续增长。来自中亚的买家在乌鲁木齐,以至边境城市如伊宁、霍尔果斯等地,除采购新疆的本地产品外,更多采购来自中国内地,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制造的产品,使新疆成为销售往中亚市场的贸易平台。

新疆主要是与中亚国家进行国际贸易。据海关数字,由于中亚地区需求减弱,2015年新疆进出口贸易总额下降至196.8亿美元,但与哈萨克和吉尔吉斯的进出口贸易仍占新疆贸易总额的46%;而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占了整个中国与中亚这些国家的很大比例,显示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很大部分都是经过新疆作为中介来进行,而当中不少出口货品均来自中国沿海或内陆地区。

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出口,大部分是经由新疆的企业办理,当中包括新疆本地企业的业务,也包括其他内地企业通过新疆的贸易商经营的出入口业务。2015年经新疆出口往哈萨克、吉尔吉斯和塔吉克的产品,分别占所有中国出口往这三个中亚市场的62.3%、74.7%及76.7%,反映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市场的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
「边贸」形式为主
新疆贸易的其中一大特色,是以简称为「边贸」的「边境小额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随着邻近中亚地区的经济增长,新疆不少贸易商,以「边贸」方式开拓中亚市场。「边贸」出口除新疆本地制造的产品如各类棉/纺织品、农产品及加工食品外,亦有很大部分是从内地其他省份采购,或与厂商合作生产的各类消费品和工业品,通过新疆口岸出口中亚。
在新疆进行「边贸」,是指在新疆注册、经政府外经贸/商务部门批准,拥有「边贸」经营资质的企业,与新疆「毗邻」国家、即与新疆边境接壤国家的企业或其他贸易机构,通过新疆指定的各陆地边境口岸开展的进出口贸易活动。而「一般贸易」,是指与世界各国通过新疆或其他中国境内各口岸开展的进出口贸易。换句话说,企业与新疆毗邻国家进行贸易,例如哈萨克,拥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可以选择以「边贸」方式进行,但如与新疆非毗邻的国家开展贸易时,企业便要用「一般贸易」方式。
虽然「边贸」仍占新疆进出口贸易的大部份,不过据当地商务厅的官员表示,对边贸的一些优惠政策也在逐步取消,贸易方式正向一般贸易转变。事实上,从进出口贸易统计数字看,边贸所占比例在近年也有下降迹象,由2010年占贸易总额的58.6%下降至2015年的48.9%,而一般贸易的占比则从2010年的21.2%上升至2015年的42.6%。

新疆各类商城作为贸易平台
新疆不单在地理上毗邻中亚,当地不少维吾尔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生活习惯上与中亚国家相近,边境居民在过去一段长时间已与邻国建立小额贸易关系。现时从事出口的新疆企业,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及边境城市如伊宁、和霍尔果斯等口岸,当中又以乌鲁木齐市为首选地。
乌鲁木齐已设有各类型批发市场,当中不少来自其他省份的贸易商在市场内设点。在这些批发中心经营的商户,他们的辐射范围不仅是乌鲁木齐及西北地区的内销市场,同时吸引从事边贸的新疆及中亚买手前来采购。批发市场内的经营者不少是来自浙江的贸易商,据一位在当地经营批发市场人士估计,由浙江温州来乌鲁木齐做生意的人最多时达10多万人,整个新疆甚至有20至30万温州人,虽然现在是有所减少。
在乌鲁木齐的批发市场很多,经营不同产品,例如「边疆宾馆国际商贸城」,产品包括服装、鞋帽,以至其他轻工产品,「地王国际商城」、「德汇商贸城」及「火车头外贸批发市场」,主要批发服装、鞋帽、配戴饰物等小商品,「新疆小商品城」售卖各类家具、箱包、家庭电器等商品。「华凌综合市场」从事建筑装饰材料、家具为主;「西域商贸城」主要是汽车配件、轮胎、及汽车美容用品等。




部份批发市场规模很大,例如华凌市场便共有3座,约共有一万户的商户,商户来自全国各地,据悉该市场平均一天的人流约有10万人次,本地市场包括乌鲁木齐附近州县地区,出口则主要到附近国家如哈萨克等。


至于西域商贸城的形式就像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城,现时约有1千家店铺,而每年都可能有一批更换。经营的主要是汽车配件、轮胎、及汽车美容用品。商户基本上是代理商的角色,他们会经常参加相关的展览会寻求货源。他们有自己的仓储,因为一些销售较好的产品都会先从沿海地区入货存放在仓内,以便随时出货,也有接到订单后再向厂家订货。据了解,每年6至8月属于相对较淡静的季节。从中亚地区过来采购的客商有短期几天,也有较长期逗留至几个月,因此,市场内有酒店/公寓楼设施出租给客商。据介绍,一年在西域商贸商城的酒店入住的便约有40至50万人次。西域商贸城也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及专门的货运物流场地,并有海关的配套服务 。
新疆外贸近年面对的挑战
新疆对中亚地区的出口贸易经过多年的增长,在2015年因为中亚市场需求转弱,也随着中国整体出口下跌而出现下降。2015年新疆出口下跌了25.4%(以美元计),当中出口到哈萨克和吉尔吉斯分别下跌了40.1%和21.2%,但出口至俄罗斯则上升了37.5%。影响哈萨克的市场需求有经济周期性的因素,也有结构性的因素。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石油等商品价格下滑,直接影响哈萨克等中亚市场的经济表现,加上当地货币汇率大幅贬值,导致购买力转弱。2015年中国出口到哈萨克下跌了33.6%。
新疆出口到中亚地区也面对一些结构性的挑战,一方面是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影响,导致中国出口货品的竞争力下降。在关税同盟下,俄罗斯、白俄罗斯及哈萨克等国的对外进口关税统一,导致哈萨克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上升。关税同盟也鼓励同盟国之间的贸易,对中国进口产生替代作用。在关税同盟下,哈萨克对以往一些灰色清关进口管理也逐步加强。另一方面,部份中亚地区的买家开始直接到沿海地区如浙江的义乌采购,从而影响了新疆的中介角色。
新疆的中介角色仍然重要
据当地一位贸易商指出,虽然有部分中亚买家直接到内地或沿海地区采购,但当中也有不良的经验,例如在付款后收不到原来所要的品质货物。因此不少中亚买家仍然想通过一些有信用的中介来进行采购。此外,中亚买家直接到内地也可能有语言不通的问题,兼且部分内地的供应高也未必能提供全面的清关服务(包括哈萨克方面的通关),而新疆当地的贸易商则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
新疆作为贸易中介也正在向网上平台发展,例如当地一家大型贸易高野马集团便计划开拓针对中亚地区的B2C跨境电商业务,从国内地区采购至乌鲁木齐作中转,通过野马商城这平台主力拓展中亚至俄罗斯的消费品市场。据悉重点将由俄罗斯市场开始,其次为吉尔吉斯,因为该集团拥有俄语人材,并已在俄罗斯等市场建立一定的物流及支付体系。
因此,有意尝试开拓中亚市场的港商可留意通过新疆的贸易商以至相关的电商平台寻找机会。此外,不少企业在新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及出口加工区等设有生产设施,利用本地和内地其地区生产的原材料及半制成品,或从中亚国家及外地进口原料及零部件等,在新疆生产、加工后出口往中亚市场,他们亦有机会成为港商的合作伙伴。
- 中国內地
- 中国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