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监控楼宇生命周期有法
射频技术追踪建筑组件
随着射频识别 (RFID) 技术系统研发成本逐年下降,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有香港开发商凭着创意,把RFID 技术应用于建筑界, 研发全球首创的建筑预设组件管理及追踪系统,可望日后抓紧"一带一路"机遇。
2015年12月11日
"香港兴建房屋的方法如同砌积木,须按预设组件的编码次序逐层逐层盖上,而编码是以人为喷油或压印方式记录在每份组件之上,有机会出现数字不完整或模糊不清的情况。"香港射频有限公司营运总监冯萃熙表示,通过RFID 识别标签为建筑预设组件记录编码和资料,这些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因缘际会进军建筑界
香港射频有限公司致力发展射频识别 (RFID) 技术系统,早年已研发适用于葡萄酒、珠宝首饰等高价货品库存及盘点、展览会人流和数据收集、回转寿司店食品等管理系统,近年更涉足建筑界。公司营运总监冯萃熙表示,香港房屋署及私人发展商偶尔也在建筑过程中遇上扎手事。他说:"建筑组件经过抹灰批荡后,编码会被遮盖,不能还原,难以进行核查检测。香港楼宇下层单位的墙身较厚,上层则较薄,若然搞乱了编号次序,组装出错,所涉及的强化和修正结构成本相当高。"不过,当建筑组件使用RFID 识别标签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感应器阅读埋藏在水泥或金属内的标签,从而获得相关资料,而此技术还可发展成为一套管理和追踪预设组件生产、组装、维修、循环再用的系统。

射频技术 有效期逾50年
冯萃熙说:"行内有需要建立预设组件数据库和管理其生命周期,以便供应商按工程的进度生产预设组件,减少仓存。工程人员、承建商、测量师、公证行等项目参与者可透过RFID 识别标签的数据来检测工程的准绳度。此外,公屋的所有建筑组件属政府资产,住户不可随便弃置。如果公屋的木门、洗手盘等室内装置嵌入了RFID 识别标签,房屋署便可追踪弃置者,以便履行租约条款。建筑物在有需要进行维修或被拆卸时,工程人员也可根据标签上的资料管理建筑废物的分类、回收和循环再用,而我们的系统有效期达五十年以上,可追纵建筑组件的生命周期。"
目前,此系统的主要用户为房屋署及少数私人发展商,费用由十万元起,若室内的各种装置也嵌入标签,费用会更高。香港射频有限公司之所以能涉足建筑行业也是因缘际会的撮合,冯萃熙回忆说:"几年前,房屋署为了解决检查建筑物内钢条锈蚀状况的难题,找了创新科技署穿针引线,我们两方一拍即合,并得到创新科技署的资助,利用RFID 技术研发了嵌入式传感器,只要钢条或石屎结构内置传感器,便可运用无线方式,远距离地把锈蚀数据传输到电脑进行分析。此次合作是起步点,把我们带进建筑界。之后我们再次合作,解决其他建筑上的难题。"

乘顺风车 抓紧"一带一路"机遇
"我们不断做各行业的市场分析,研究市场的规模、份额,以及经营者尝试新事物的意愿,也参考香港贸发局的市场研究报告,从而找出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在研发上,我们也因应各行各业的需要,克服各种技术上的挑战;例如,要令感应器能阅读金属组件内置的RFID 识别标签是技术上的一项突破。"冯萃熙表示公司一直把RFID 技术普及化作愿景而开发新行业。
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香港射频有限公司今年首次参与由香港贸发局主办的"香港国际建筑及五金展"。冯萃熙说:"我们一向有参加香港贸发局的电子产品展,认识了电子界的人脉,而参展建筑展能帮助我们营造市场氛围,从而认识更多香港本地的建筑业者,以至内地及海外的经营商。内地的‘一带一路’政策将催生很多建筑工程,如果建筑界的合作伙伴能获取相关工程的合约,我们便有机会分一杯羹 。"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
- 建筑及规划
- 五金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