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互联网+"时代
网销新智慧 科技拓品牌
中央今年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通过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来改造及升级传统产业。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深化科技应用,为品牌打造新出路?
2015年9月23日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就为商界的营运流程带来了创新的发展生态。为此,香港贸发局早前举行"品牌‘智’胜"研讨会,邀请四位专家学者开讲,阐述打造优质O2O体验,以及北上网销的成功要素,让港商早着先机。
Uber联乘地产商 优化交通体验
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窦文宇指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覆盖经济、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环境发展四大层面。"互联网+品牌"行销策略在内地已取得颇成功的效益,万科、正佳等8家房地产企业,近期与手机电召出租车服务商Uber合作,在旗下住宅区和商业楼盘设立50多个Uber上落客点,提供便捷用车服务。
窦文宇说,O2O线上线下无缝连结体验,有助提升品牌形象。他以外国时装品牌Rebecca Minkoff作例子,指出品牌在店中及试衣室内设立互动智能镜,让顾客在智能镜中试衣后,店员可根据指令取来相符的衣服,进一步丰富顾客的消费体验。

锁定目标 构建官网
香港跨境电子商贸总会创会会长陈楚冠引述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指出,截至去年12月,内地网民数目达6.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5.57亿人通过手机上网。从这些数据可反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假如品牌能善用网上推广,将可获更大盈利。
他又提到,企业在制定网上推广策略前,先要锁定目标对象,再按此打造自己的微博、微信、百度等品牌官方平台。如品牌以追踪潮流的人士以及网购者为对象,可在时尚网站张贴软文,并对此作针对性的显示广告,再通过微博达人、博客、时尚杂志主编等,在社交平台及论坛上分享产品试用心得,以提高品牌知名度,招揽"粉丝",吸引他们消费。

选择合适模式 发展跨境电贸
面对内地跨境电贸发展如日方中,香港零售也大举进军内地网购市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中国税务主管许昭淳引述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指,去年内地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 万亿人民币,按年增长33.3%,市场正处于"启动期"及"高速发展期"之间。
许昭淳表示,内地跨境电商主要分为货物先行的备货模式及落单发货的集货模式,前者须租用保税区、自贸区的仓储作中转,适合具实力企业;至于产品项目多样的境外电商、代购、国内电商以及无清关能力的转运公司,则较适合后者的集货模式。
他续指,目前内地海关对进口物品依类别征收10%、20%、30%和50%的行邮税,而进口货物则征收增值税,按税率为17%。由于行邮税50元以下免缴,不少跨境电商会以货运分拆的方式进口,把每件商品的价格控制于500元人民币以下。

善用大数据 网销减成本
庞蓓控股主席黄永成表示,港商发展内地网销,应与可靠的交易平台合作;这不但能加强顾客信心,节省顾客搜寻货品的时间,企业又可利用该平台作中间人,减低营运成本及减少行政程序。
他还提到,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借助售货及客户喜好等大数据,针对目标市场开展推广计划,并制订更完善的定价机制,另外也不要忽略相对较细的市场,宜因应不同地区的需要发展,现有及新市场相辅相成,以拓大顾客源。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