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D打印及纳米技术
推动医疗界创新发展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它通过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不同材料,以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在当前的医疗界,已有不少医疗产品应用了 3D打印制作技术。此外,纳米技术也能进一步提升医疗产品的效能。
2015年6月18日
"3D打印合乎成本效益,可以协助用家制作订造及个人化的产品,由于3D打印制作过程省时快捷,大大减省了研发新产品的投资成本。"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医学、光学及精密工程组顾问方文杰表示,3D打印技术有助推动医疗行业的创新发展。
3D打印作医疗器材测试
为协助医疗业界掌握市场脉搏,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香港医疗及保健器材行业协会协办的第6届香港国际医疗器材及用品展,早前以题为"医疗保健行业创新技术之研发与应用"开讲,邀请不同范畴的专家,分享有关3D打印及纳米等创新技术于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医学、光学及精密工程组顾问方文杰表示3D打印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珠宝、建筑、玩具、眼镜等,然而在医疗行业方面,3D打印也可大派用场,以3D打印技术协助生产的医疗保健器材已越来越普及。他指出,3D打印技术种类广泛,当中最常见有熔融沉积式(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选择性镭射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 、直接金属镭射烧结(Direct Metal Laser Sintering,DMLS)、立体平版印刷(Stereolithography,SLA) 及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等。"不同技术利用不同的熔化或软化等方法制造,采用材料亦各异,用家必须清楚了解相关物料的熔点及其耐用性,符合严格的国际法规及质量体系,才可使用于医疗保健产品上。"方文杰补充说。
他续说,目前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正以3D打印技术作创新医疗器材的测试之用,例如人工制的手指关节、骨折外支架技术等。另外,他们也利用了3D打印技术,协助制作及研发帕氏涂片试验装置,以快速测试早期子宫颈癌。方文杰预料未来3D打印技术,将在医疗业界更为普及,甚至可以制作义肢及人体器官等。

纳米技术研发高效能口罩
除了3D打印,另一种同样可应用于医疗产品之上的纳米技术,可达致提升产品效能。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有限公司(简称NAMI) 业务发展经理陈咏敏博士提到, NAMI于2006年成立,属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指定的纳米技术和先进材料之研发中心:"NAMI一直进行及支持市场主导的纳米技术和先进材料研发工作,并致力把技术商品化,促进香港本地企业的技术提升。"
陈咏敏形容,NAMI具有五个核心研发领域,包括可持续能源、固态照明、显示及印刷电子、建筑及屋宇材料、环保技术与生物及保健:"以医疗保护为例,NAMI研发的纳米纤维于低的空气阻力情况下,仍可维持高效过滤,适合用作过滤产品的材料。我们与一家医疗企业合作,以此技术推出合乎N95认证、透气度更佳、具备防尘杀菌功能的‘纳丝智能口罩’(NASK)。NAMI希望为业界提供一个进行研发及技术交流平台,以开发与纳米科技相关的产品和技术,推出不同的创新医疗保健产品,惠及更多市民。"


科技园培育医学科技
生物医疗作为香港科技园公司发展重点科技领域之一,香港科技园公司群组经理施纯辉表示,凭着香港独特优势,不少生命科学及生物科技公司,近年已纷纷进驻香港科学园园区,"这些公司涉足不同的生物医学科技相关行业,包括医疗器械及诊断、疗法及个人护理、再生药物及中药领域等,例如近年获奖无数的产品‘希望之手’。”
有参与研发"希望之手"的复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代表指出,公司利用了sEMG技术,让"希望之手"能感应中风病者的手臂肌肉讯号,当"希望之手"接收感应后,机械关节便会带动病者的手掌活动,从而达至物理治疗之效,此产品目前已在香港六间医院,以及内地、澳大利亚、新加坡及台湾等地被正式使用,公司正逐步开拓欧洲等地市场。"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
贸发连结:
- 医疗用品及医药
- 医疗及保健服务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