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购时代
中国玩具消费有增无减
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宝,尤其国内推行一孩政策多年,愿意花在下一代的消费一直有升无减。香港贸发局早前便邀请了专家,剖析港玩具商应如何开拓这个市场。
2015年2月24日
随着中国内地家长对玩具消费观念、购买行为和需求有着明显变化,再加上网购行为影响着消费趋势,本港业者因而有需要审时度势并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为此,香港贸发局中小企中心早前邀请了业界及经济师,分析了内地玩具业最新的市场趋势,和分享北上拓展的经验。

蓝盒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杨子江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蓬勃,现在内地玩具市场规模渐与美国拉近,业界普遍相信,中国玩具市场的规模,不久将超越美国,甚至欧洲及美加市场的总和。只是值得留意,玩具与当地文化有相当密切关系,厂商如欲开拓内地市场,所生产的进口玩具,必须能融入当地文化,否则销量会大打折扣。
「以日本市场为例,美国芭比公仔不论身型、面孔等,都跟日本公仔(大眼濶面)有很大差异;同样道理,中国玩具也有自己的本土特色,纯西方造型如芝麻街人物等,就始终不及喜羊羊或Hello Kitty那么受欢迎。」他说。
文化有差异 玩具要具本土特色

故此,他建议港商需加入东方文化色彩,尤其是在包装方面,若没有中文介绍或相关的吸引字眼,相信很难获内地消费者青睐。「要知道,货架产品吸引客人眼球,就只有这么2至3秒,若包装不够清晰吸引,根本无法售出。」
销售管道方面,杨子江指内地陆续有地方性的连锁零售店出现,各省市亦会有自己相熟的经销商,与美国只须一个经销商负责整个市场很不同,港商有需要花点时间,与各省市建立直接的经销关系。除广州及义乌等着名批发集散地外,他指Wal-mart等海外大型连锁超市,也有直销店分布于各地,他们有自己的分销网络,港商可直接联络商谈合作。
省市建直销网 慎选网购平台

提到市场机遇,杨子江分析说,「从玩具展观察得知,婴儿产品所占展位最大,原因家长很重视子女教育与成长,加上这等父母多属中产阶层,对品质要求特别注重,品牌效应因此很重要。有需要在大城市或主要地区做好宣传工作,否则很难与海外品牌竞争。」
杨子江形容,内地网购发展蓬勃迅速,主因选择多购买方便,「但由于竞争对手太多,加上有些网站产品售价,甚至低于原料价格,港商未必有太大竞价优势。」故此,港商在进驻当地前,需要审慎选择网购平台。蓝盒便选择以「天猫(TMall)」作为切入点,原因该网站对商品监管较严格,对品质及知识产权的保护亦有要求。
他说,港商自设网购平台的成本很高,以销售一版网页的货品为例,动辄便要投资达100万元(人民币.下同),由于当中涉及很多物流及售后服务,若没有20至30人支援根本无法营运;所以建议港商可先与内地网购站店铺合作。
贸发局调查 小孩爱手机游戏

香港贸发局经济师曾诗韵表示,该局的调查研究发现,内地家长选购玩具主要是为了令孩子开心,其次是帮助开发和提升孩子智力。不过,随着孩子年龄愈大,家长作为购买决策者的影响力便相对减小。「孩子获取玩具资讯的渠道,除了因其他小朋友拥有相关玩具外,大多可在商场或玩具店亲身接触;至于9至14岁小孩,则主要由动漫及互联网上接触。」
她指出,不同年龄及性别孩子喜欢的玩具都不尽相同。0至3岁的小孩,仍以毛绒布偶为主;但6至14岁,则不论男女都以手机或电脑游戏为首选。另外,她又引述调查指出,「84%家长认同手机或电脑游戏会愈来愈普及,但不赞成孩子太早接触。矛盾的事实却是,49.3%的受访家长表示,在过去一年有让孩子使用手机游戏。」原因除了是家长下载了例如音乐唱游、学习英文生字等适合小孩子的益智游戏外;亦是家长为安抚因上街而不耐烦孩子的情绪一种妥协。
网购玩具量增多
曾诗韵指出,虽然调查显示家长在近年购买玩具的次数有减少,但年均消费的总额却见增长,由2010年799元升至去年的1069元。其中北京、上海及广州的增幅,最为明显。购买玩具的渠道,调查指主要为大型玩具专卖店或玩具城,其次是百货公司,但网购的崛起也不能忽视。现在很多家长都会购买玩具作为送礼用途,其中又以售价200至300元的玩具最为人所接受。
「研究显示,网购玩具已成为新趋势,2010年调查中只有14%的家长曾在网上购买玩具,但去年已大幅增至46%;当中南京、成都、沈阳及广州等城市,都录得可观升幅。」她说,网购平台仍以淘宝、天猫和京东稳占首三位;消费者多以产品类型如积木、遥控车等,作为网上搜索的关键字,因此建议港商必须精确建立关键字,才容易让买家找到。

相关网页:
延伸阅读:
- 玩具及游戏
- 香港
- 中国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