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欧盟给予中国内地市场经济地位成热门议题
2015年1月30日
欧盟日后会否给予中国内地「市场经济地位」,辩论持续升温。分析员预期,这是2015年欧盟其中一个主要议题。
现时,欧盟为进行贸易防卫调查,不把中国视为市场经济国家。欧盟向来认为,中国内地市场的价格受政府影响,并非由正常市场环境决定。
因此,欧盟调查中国进口货的倾销差额时,是以类比国市场的销售价格计算,而并非中国内地市场的价格,结果涉及调查的中国内地公司往往要缴付更多反倾销税。
欧盟不把中国内地视为市场经济,并无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原因是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包含一项条文(涉及判断补贴及倾销的价格比较),订明当成员国处理来自中国的货品时,可以采用替代方法。
议定书有一项特别条款,和中国生产商未能证明他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营运的情况有关。议定书订明,特别条款有效期将在中国入世15年后,即2016年12月11日届满。
欧盟正在商讨如何处理特别条款届满后的情况。有意见认为欧盟应自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待遇,但欧盟贸易专员马姆斯特罗姆(Cecilia Malmström)认为,中国必须符合若干条件,证明其市场没有扭曲,意味欧盟不会自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待遇。
假如欧盟正式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便须修订反倾销规例,在反倾销规例第2(7)(b)条剔除中国,但须得到欧洲议会及欧盟理事会批准。
2015年1月22日,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向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表示,不能把中国内地视为市场经济。不过,态度较为开放的国家如英国及多个北欧国家则强调,世贸的规定清楚订明,2016年后,欧盟不能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过往,欧盟尝试修订反倾销及反补贴规例,但最终因成员国、欧洲委员会(欧委会)和欧盟理事会,以及欧洲议会意见分歧而作罢。
另一方面,欧盟澄清了中国太阳能板价格承诺中,关于使用「原件制造」(OEM)的问题。
欧盟根据2013年12月5日《官方公报》刊登的第1238/2013及1239/2013号规例,向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板征收确定性反倾销及反补贴税。部分中国内地太阳能板生产商向欧盟提出价格承诺,不会以低于设定的最低价格向欧盟出口太阳能板,获欧盟接受,所以某些中国生产商的产品毋须缴付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
中国太阳能板生产商为确保他们符合价格承诺的文本,要求欧委会澄清价格承诺协议是否允许使用「原件制造」。
若一家公司制造的零件或子系统是用于另一家公司的终端产品内,这项终端产品可以其中一家公司的品牌名义出售。据称,若干中国生产商在其他国家(中国以外国家)生产或组装太阳能板,但在出口至欧盟前,却贴上和在内地生产的太阳能板一样的品牌。
一般而言,这些从中国以外国家出口的太阳能板毋须缴付反倾销及反补贴税。不过,欧盟于2014年12月澄清,禁止签署价格承诺的生产商通过原件制造模式出口产品到欧盟。因此,假如这些生产商从中国内地以外国家出口太阳能板到欧盟,亦会被征收反倾销及反补贴税。
由于欧委会持上述立场,相比其他在国外生产太阳能板、不受价格承诺约束的中国内地生产商,须遵守价格承诺的内地生产商在竞争上便较为不利。
此外,近日有报道指,欧洲钢铁业组织欧洲钢业联盟 (Eurofer)拟要求欧委会向来自中国内地的钢筋启动反倾销调查。
据欧洲钢业联盟称,中国生产商涉嫌以不公平价格在欧盟市场销售钢筋。联盟的国际事务总监称,联盟会仔细调查,2015年第1季便会决定是否有足够证据向欧委会提出申诉。欧委会接获申诉后,须于45日内决定是否正式立案调查。
钢筋向来用于建筑业。欧洲钢业联盟指出,英国及爱尔兰向中国进口的钢筋数量急增。据报道,中国内地钢筋的市占率由2012年近乎0%增加至2014年的20%以上。
另一方面,欧盟普通法院裁定,欧盟可向中国制手动叉车征收反倾销税,驳回由科朗设备(苏州)有限公司及Crown Gabelstapler提出的申诉。
欧盟根据2005年7月21日《官方公报》刊登的第1174/2005号规例,首次向手动叉车征收确定性反倾销税,向4家指定公司征收的税率介乎7.6%至39.9%,其他公司则须缴付46.7%的税率。在届满期覆核后,欧盟根据2011年10月13日《官方公报》刊登的第1008/2011号规例把反倾销税措施延长多5年。
随后,中国内地的科朗设备(苏州)有限公司向欧盟法院提出申诉。科朗设备(苏州)有限公司认为,欧盟业界的利益并未受损,市占率更刷新纪录。
欧盟法院于2014年12月12日的第T-643/11号案件中裁定,科朗设备(苏州)有限公司败诉,认为欧盟理事会指欧盟业界因中国进口货而利益受损的评估没有错误。
最后,欧盟与中国于2015年1月20至23日就双边投资条约展开第四轮会谈,为两大贸易地区日后达成自由贸易协定铺路。在日后的自由贸易协定中,欧盟期望可以为欧洲公司争取较佳的市场准入条件。
欧盟与中国的双边投资条约,将取代中国与欧盟个别国家签订的现行双边投资协定。双方经过两年的初步讨论后,于2014年1月展开谈判。
- 欧盟
- 中国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