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孟加拉制衣业最新发展及前景
2013年10月3日
孟加拉是全球人口第八大国家,也是全球第二大服装出口国,紧随中国之后。孟加拉的工资水平乃区内最低之一,加上劳工供应充裕,因而成为热门的制衣基地,过去20年一直是低成本成衣的主要供应国之一。很多外商已在孟加拉自设工厂生产出口服装,或在该国采购服装以供应国际市场。
孟加拉的制衣业已成为该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服装产品占出口总值近80%,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逾10%。这个兴旺的行业为该国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除了创造就业机会和赚取外汇之外,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促进基建项目发展,并带来一连串相关的商机。因此,孟加拉的人均收入从1990年的280美元急升至2013年的838美元,大幅增加至接近3倍。
跻身服装出口大国
由于不断获得投资(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孟加拉制衣业的生产力显着增长,而制衣厂和相关的就业机会,自1990年代以来大幅增加约400%。现时孟加拉共有逾5,000家制衣厂,聘用约400万名工人,制衣业已成为该国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这些工厂之中,很多都能接获来自国际品牌的大宗订单,包括Inditex、H&M、马莎(Marks & Spencer)、Gap及Benetton等。这些国际买家大部分都要求急促的交货时间。
![]() |
孟加拉制衣业雇员及机构数目大幅增加 资料来源: 孟加拉服装生产商及出口商协会 |
孟加拉作为生产中心的历史优势
孟加拉是一个极具成本竞争力的生产基地,比区内其他经济体拥有更多优势。该国人口超过1.5亿,年轻工人数目众多;事实上,在400万制衣工人中,大部分是年轻妇女。虽然孟加拉供应的成衣,基本上仍然是低成本的简单款式,但该国的制衣业在生产较复杂的服装方面正稳定增长。
根据业内统计数字,孟加拉工人的平均时薪只有0.24美元,远低于柬埔寨的0.45美元和越南的0.53美元,与中国的1.26美元相比更显低廉。假设工人一个月工作200小时(每月25天,每天8小时),月薪约为48美元,比法例规定的最低工资每月38美元只略高一点。
美国是孟加拉最大的单一成衣买家,而欧盟是最大的整体出口目的地,占该国成衣总出口的60%。美国与欧盟共占孟加拉服装总出口的84%。欧美地区的公司借助孟加拉的低生产成本,在该国采购或生产服装,而另一诱因是美国和欧盟给予一些不发达国家(包括孟加拉在内)关税特惠。孟加拉属于不发达国家,在多个特惠税制下享有优惠,包括欧盟的普及特惠税制计划,其出口货品可获低关税待遇。
![]() |
孟加拉主要的成衣出口市场 资料来源:孟加拉服装生产商及出口商协会 |
孟加拉享有普及特惠税制待遇,明显较越南和印度等其他国家更有竞争优势。孟加拉亦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贸易协议,与其他低成本生产国家竞争时拥有额外的优势。过去20年,孟加拉的成衣出口大幅增长了2,000%以上,出口总值接近2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约16%。成衣产品占总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50%增加至2012的80%。
![]() |
成衣是孟加拉最重要的出口产品 资料来源: 孟加拉服装生产商及出口商协会 |
除了国际品牌在孟加拉落单购货外,很多国际成衣生产商也会向一些公司外判生产业务,而这些外判公司则会与孟加拉当地的工厂合作,生产出口成衣。换言之,这些国际成衣生产商不用应付工人、薪金和一切与经营工厂有关的问题。因此,孟加拉成为一个提供低成本生产服务的重要地区,涌现很多从事原件制造(OEM)业务的本土工厂。以瑞典快速时尚品牌H&M为例,过去20多年来一直向孟加拉的供应商购货,并在该国成立采购办事处,处理采购事宜。
香港有很多贸易公司在孟加拉采购服装,包括利丰。不少港商更在该国设立工厂,凭藉当地低廉的生产设施,生产向美国和欧盟出口的服装。由2005至2012年,来自香港的外商直接投资,每年投资额为1,000万美元至6,200万美元。
孟加拉有5,000多家制衣厂,港资工厂只占少数,不过,香港早已是当地制衣业的原材料和零件采购平台。在2009至2012年,香港出口到孟加拉的原材料和零件大幅增长,其中棉梭织物是香港对该国出口的最大纺织品类别,平均每年增加12.7%,而针织或钩织织物则增长25.7%。
![]() |
香港对孟加拉的服装原材料和零件出口持续上升 资料来源: 香港贸发局研究部 |
孟加拉制衣业经过二、三十年急速增长,现已十分成熟。从好的一面看,该业出口激增,而生产能力、就业人数以至技术基础都显着提升,数以百万计制衣工人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然而,快速增长是有代价的。总的来说,业界并不重视工作环境和安全,未有遵守国际劳工组织(ILO)订下的准则。一直以来,这情况未有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直至2013年上半年发生了多宗严重的工业意外,成为全球性的头条新闻,这些问题才受注目。
其中一宗意外事故于2013年4月发生,当时蓝那广场大楼(Rana Plaza Complex)倒塌导致过千人死亡,遇难者大都是大楼内多间制衣厂的工人。可以说,这是近年发生最严重的工业意外之一。
在蓝那广场惨剧前,孟加拉于2012年11月发生了另一宗严重的工业意外。首都达卡一家专门生产T恤的制衣厂Tazreen Fashions发生火灾,导致百多名工人死亡。这些意外事故激发起西方消费者的义愤,引起一连串的抗议行动。结果,多个欧洲和美国品牌尝试在生产旗下产品的孟加拉制衣厂推行工业安全措施,包括投资改善建筑物、确保有适当的火警逃生通道,以及规定必须执行严厉及独立的安全检查制度。
普惠税给惠国介入使孟国政府有所回应
2013年6月,美国政府宣布暂停对孟加拉的普及特惠税制优惠,原因是非常关注该国的劳工权益和工人安全问题。美国亦与孟加拉政府展开讨论,旨在改善当地劳工权益和工作环境。不过,由于美国的普及特惠税制协议并不包括服装生产,美国暂停这项贸易优惠也许不会对孟加拉的庞大服装出口业造成即时及持久的影响。
对孟加拉来说,美国此举只属象征性意义,构成的威胁不大。相对而言,若欧盟剥夺给予孟加拉的普及特惠税制优惠待遇,对该国制衣业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欧盟是孟加拉制衣业最大的总体出口市场,若欧盟撤销孟加拉的普及特惠税制优惠待遇(无论是否暂时性),会对其制衣业带来严重影响。就算撇开不谈欧盟一旦采取行动所带来的经济损害,孟加拉现已面对西方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很可能导致今后的出口订单和外商直接投资减少。毋庸置疑,孟加拉必须立即采取果断和有效的措施,就现时情况作出补救。
孟加拉政府不能漠视威胁
虽然多个国际品牌承诺,会支持他们在孟加拉的供应商作出改善工厂环境和工人安全的措施,但无可避免,一些国际买家正物色其他供应地。现时中国生产低档服装的成本颇为昂贵,国际买家遂把目光转到东南亚其他供应地,主要包括越南、柬埔寨和印尼。
在今年余下时间,这些东南亚国家的相关业界,可能会接到一批从孟加拉流失的小宗订单。然而,若要承接从孟加拉流失过来的大宗订单,这些国家的业者还需一些时间来扩大他们的生产能力。其中缅甸这个新晋供应地,生产能力有限,要准时交货并不容易。
劳工市场改革长远生产力增升
2013年7月中旬,孟加拉政府为了回应国际关注,通过了一项劳工法例,赋予工人更多权利,包括组织或加入工会。根据旧法例,工人若想注册成立工会,必须向政府提交一份准会员名单(至少占一家工厂的30%工人),而往往这份名单会向工厂老板披露,后果可想而知。根据新通过的法例,工厂老板不能接触这份名单,工人可获较大的保护。
孟加拉政府更承诺调高最低工资水平,并考虑开办一些职业训练中心。孟加拉最近一次调高最低工资是在2010年,增至每月38美元,但仍只及柬埔寨最低工资的一半,而柬埔寨正酝酿把最低工资调升至每月100美元。
孟加拉稍微提高最低工资或会缩窄与区内其他竞争对手在工资上的距离,但不会显着损害该国作为低成本服装生产国的竞争力。下面的成衣出口图显示,在过去20年,相较其他成衣种类,例如生产工序较复杂的外套和恤衫,T恤和裤子的生产活动增长更加迅速。
长远来说,孟加拉若能建立更健康的劳工市场,同时调高工资,并且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和劳工权益,应有助提高该国制衣业的生产力。相应地,培训更多有能力处理较复杂工序和懂得制造精致产品的熟练劳工,或可有助推动孟加拉制衣业走向生产高价值货品的道路。短期内孟国制衣业不会出现这种发展,因为需要进行广泛性的改革,才能令该业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同样重要的是,该国必须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确保工人的安全,特别需要针对工厂的环境作出改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孟加拉有很多制衣厂都设于高层大厦,根本未能符合安全规则。
![]() |
T恤和裤子出口增长较其他成衣类别更加迅速 资料来源: 孟加拉服装生产商及出口商协会 |
- 成衣、纺织及配件
- 孟加拉国
- 其他亚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