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东市场概况
2019年5月7日
主要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 | 2017年 | 2018年 | ||
数值 | 按年增减 (%) | 数值 | 按年增减 (%) | |
地区生产总值 (GDP) (亿元人民币) | 89,705 | 7.51 | 97,278 | 6.81 |
人均GDP (人民币) | 80,932 | — | — | — |
产业增加值 | ||||
第一产业 (亿元人民币) | 3,611 | 3.61 | 3,831 | 4.21 |
第二产业 (亿元人民币) | 38,008 | 6.51 | 40,695 | 5.91 |
第三产业 (亿元人民币) | 48,086 | 8.71 | 52,7513 | 7.81 |
工业增加值2 (亿元人民币) | — | 7.21 | — | 6.31 |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人民币) | 37,478 | 13.5 | — | 10.7 |
零售额 (亿元人民币) | 38,200 | 10.0 | 39,501 | 8.8 |
通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 1.5 | — | 2.2 |
出口 (亿美元) | 6,228 | 4.0 | 6,467 | 3.8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亿美元) | 2,874 | -0.5 | 2,935 | 2.1 |
进口 (亿美元) | 3,837 | 7.6 | 4,380 | 14.1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亿美元) | 1,839 | 1.3 | 1,971 | 7.2 |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 229 | -1.9 | — | — |
注:
1 以人民币计算实质增长 2 所有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18、广东省统计局、《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第12期及2018年第12期
概况
广东省总面积179,757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总人口约1.12亿。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广东的经济枢纽,2017年的GDP占广东GDP的84.4%。珠三角经济区涵盖9个市,即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及肇庆。
2009年1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珠三角在改革及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更大的自主权。预期到2020年,珠三角加上香港和澳门,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以及先进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2017年,广东经济在多方面领先全国:
- GDP为各省市之冠,占全国总量10.8%
- 出口额为各省市之冠,占全国总额27.5%
- 消费品零售额最大,占全国总额约10.4%
广东的私营企业发展蓬勃,不少本土公司在其专门范畴建立了实力雄厚的品牌,有些更成为全国市场龙头,例如格兰仕(Galanz)、美的(Midea)和格力(Gree)等。2017年底,广东共有382万家私营企业,较2016年增长20.3%。
产业
广东制造业受外商投资推动,发展迅速,尤以珠三角为然。广东是外商(大多来自香港和台湾)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工业生产规模最大的城市包括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惠州、江门及汕头。
地区生产总值产业构成 (%)
1980年 | 2006年 | 2017年 | |
第一产业 | 33.2 | 5.8 | 4.0 |
第二产业 | 41.1 | 50.6 | 42.4 |
工业 | 36.0 | 47.1 | 39.3 |
第三产业 | 25.7 | 43.6 | 53.6 |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18
轻工制造业是广东的强项,曾占全省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主要产品包括电视机、电风扇和电冰箱等电器,还有其他消费品,如服装、玩具、鞋类和电子产品,大部分产品的出口总额都是全国之冠。近年,广东转向发展重工业及高新科技产业,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的占重,由2000年的52%扩大至2017年的64%。
2017年主要工业组别占重
占工业增加值 % | |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25.9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9.5 |
汽车制造业 | 5.7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5.0 |
金属制品业 | 4.4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3.8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3.8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3.8 |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3.2 |
服装及鞋类制造业 | 3.1 |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18
2017年,服务业占广东GDP的53.6%。该省希望进一步增加服务业在GDP的比重,除了全面加速发展服务业外,亦会优化服务业结构,目标是把广东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华南现代化物流枢纽,以及国际商务旅游和购物中心。
旅游业
2017年,广东接待的国内过夜游客达4.07亿人次,增加12.5%;入境过夜游客达3,646万人次,增加3.6%。国内游客带来的旅游收入达10,667亿元人民币,增长15.9%;入境游客带来的外汇收入达196亿美元,增长5.8%。
对外贸易
广东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多类产品的出口加工基地,对推动全国出口增长贡献良多。主要出口产品类别包括电器及电子产品、计算机与通讯技术、机械及设备等。2017年,香港仍是广东最大的出口市场,占总出口26.9%。其他主要出口市场包括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和东盟。
广东是生产基地,因此输入大量资本财货及半成品。主要进口产品类别包括电器及电子产品、电子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等。2017,东盟是广东最大的进口来源,占总进口16.9%;随后为台湾、韩国和日本。
外商投资
截至2017年底,广东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约18%。外商在广东主要的投资范畴是制造业,占2017年利用外资总额27.1%。第三产业方面,房地产业和租赁及商务服务业是最具吸引力的范畴之一,各占2017年利用外资总额15%。

香港是广东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在1979至2017年间,来自香港的资金累计达2,728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64.4%。
港商在广东的投资主要涉及电子产品、玩具、服装、鞋类、塑料、计算机及配件、商业、餐饮、物料仓储、配送、房地产以及其他基建发展。省内不少工业和基建投资项目都有香港大型企业参与。近年,港商在广东的投资渐趋多元化,已由制造业扩展至服务业。多个香港品牌已经进驻广东的零售市场,备受注目。
2017年,广东其他主要的外资来源地为英属维尔京群岛、澳门、荷兰、新加坡和日本。近年,外商投资渐多流入基建、农业、地产以及资金和技术密集型项目。随着内地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服务业吸纳的外资比重也逐渐增加。
消费市场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2017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975元人民币,增长8.7%。随着收入水平上升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消费支出模式也出现结构性转变,其中食品支出的比重有所下降,而交通和通讯及居住等支出的比重则见上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支出构成 (%)
2000年 | 2017年 | |
食品烟酒 | 38.6 | 32.2 |
衣着 | 4.6 | 5.3 |
医疗保健 | 11.5 | 5.0 |
交通和通讯 | 4.3 | 14.2 |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 7.5 | 5.9 |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 13.4 | 10.9 |
居住 | 13.7 | 23.5 |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18
广东的零售分销市场转变迅速。除了传统的百货商店,各种现代零售业态如连锁店、超市、仓库式大卖场和便利店也蓬勃发展。在珠三角,「购物中心」迅速演变成为综合性的购物和娱乐中心。
广东是全国最发达的零售市场之一,多家海外投资的大型零售企业已经进驻该省,包括美国的沃尔玛(Walmart)、法国的家乐福(Carrefour)、香港的百佳(PARKnSHOP)和屈臣氏(Watsons)、台湾的好又多(Trust-Mart)等。来自香港的连锁式专卖店亦已踏足广东。
2017年珠三角城市经济指标
城市 |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人民币) | 人均GDP (人民币) | 工业增加值 * (亿元人民币) | 零售额 (亿元人民币) | 出口 (亿美元) |
广州 | 21,503 | 150,678 | 4,131 | 9,403 | 853 |
深圳 | 22,490 | 183,544 | 8,023 | 6,016 | 2,444 |
珠海 | 2,675 | 155,502 | 1,139 | 1,128 | 279 |
佛山 | 9,399 | 124,324 | 4,335 | 3,320 | 465 |
惠州 | 3,831 | 80,205 | 1,850 | 1,363 | 330 |
东莞 | 7,582 | 91,329 | 3,618 | 2,688 | 1,038 |
中山 | 3,430 | 105,711 | 1,074 | 1,310 | 303 |
江门 | 2,690 | 59,089 | 992 | 1,280 | 159 |
肇庆 | 2,110 | 51,464 | 606 | 810 | 33 |
*所有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18
- 中国內地